本報訊(記者唐艷霞)今年3月,白龍橋鎮虹路村榮獲婺城區2021年度3月份農村環境“十佳村”稱號。對于這份榮譽,村民們特別自豪。要知道,從一個眾人眼中的“臟亂差”村蝶變為遠近聞名的“十佳村”,這傾注了全村人的心血。
近日,記者走進虹路村,村莊花團錦簇,道路整潔干凈,景點引人入勝。正在村口清掃道路的徐奶奶樂呵呵地說:“以前,我們村可沒有這么干凈,都是這些年來慢慢整改好的。你看,現在村里池塘清澈了,路面干凈了,環境變美了,住起來蠻舒服的。”
綠化覆蓋率從百分之四到百分之五十,是虹路村“肉眼可見”的變化。“原先我們村里只有主干道兩側有綠化,現在處處都能看到美麗的花草。”虹路村黨支部書記方玉貴介紹,近年來,為美化村莊環境,村兩委在主干道兩側種了不少綠植,讓村莊有了好的“面子”。
“面子”工程做好了,“里子”項目也要跟上。為切實改善人居環境,2020年,村兩委在整治村莊的同時,在村莊內部增植了不少花草帶。除此之外,村里還充分利用房前屋后、路邊街角的有限空間,因地制宜種植花草,讓村莊環境有了質的飛躍。
村莊環境靚起來了,精神文化也不落后。在小廣場里,寬大的LED屏幕顯得現代感十足,華燈初上,LED屏幕播放著電影、宣傳片……寬敞的小廣場內,村民們載歌載舞,讓這個原本安靜的村莊瞬間熱鬧了起來。
據了解,為強化精神文明建設,虹路村還以小廣場為中心,在周圍建設文化墻、主題小公園以及休閑走廊等,形成廣場“精神家園”。無論是白發蒼蒼的老人,或是朝氣蓬勃的青年,還是稚氣未脫的小孩,都是該“精神家園”的受益者。廣場“精神家園”不斷為群眾的生活增加色彩和注入活力,成為新農村建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我們村現在看不到垃圾了,定期都有人清掃,家里的垃圾也有人來回收。”村民張大伯每天早上七點左右,固定的“功課”就是將自己家里的垃圾用不同顏色的垃圾袋裝起來,放在門口等候專人來回收。
為切實保障“垃圾不落地,分類有標準”,虹路村全面實行垃圾分類到戶,以一季度發放一次“分類垃圾袋”的方式,鼓勵村民進行垃圾分類,并以“回收外包”的形式,安排人員定期回收,確保垃圾“不留村”。
“以前,不管什么垃圾我們都倒在一塊,往垃圾站一扔就完事了。一到夏天,垃圾站附近蒼蠅、蚊子多,味道也難聞!現在可好了,每家每戶分類,村里派人來收。垃圾站沒有了,村里的環境也好了,我們出來遛個彎,看著都舒心!”不少村民高興地說。
據了解,為改善人居環境,改變原先“臟亂差”的現狀,虹路村村兩委在2020年投入100多萬元,用于全村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讓村莊發生了蝶變。未來,該村還將持續發力,全面優化人居環境,提升村民幸福指數。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