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唐艷霞
日前,婺城區白龍橋鎮三聯區塊城改工作傳捷報,最后一戶農戶完成簽約工作。經過140余名鎮村干部47晝夜的奮戰,實現入戶調查100%、測繪100%、評估100%、簽約100%,干出了項目攻堅新成效,再次刷新婺城征遷新速度。
2021年3月17日,婺城區召開三聯區塊城中村改造工作組長會議,全面部署三聯社區征收工作,吹響區塊征收的“集結號”。
梳理難點
打破節點
三聯社區位于婺城區白龍橋鎮,由塔水橋、益塘、潘家3個自然村組成,總人口842戶1812人,征收用地約1097畝。其中村莊建設面積478畝,其他土地約619畝,有村莊發展留地50.04畝,區塊征收安置地塊涉及馬海地社區、怡村社區集體土地。
為順利推進征收工作,前期,白龍橋鎮召集區城中村改造政策組、鎮村相關人員對三聯區塊城中村改造工作進行了分析研判,與市城改辦就三聯安置區塊及安置政策等情況進行對接,對相關改造工作作了部署;同時,對土地征收資金、房屋征收補償資金、安置房費用等資金進行測算,在此基礎上召開政策培訓會講解征收方案及程序,張貼征收公告和補償公告。
梳理難點,打破節點。白龍橋鎮工作人員還入戶精準掌握被征遷戶的家庭人口組成、房屋產權、青苗果樹等資產狀況、無證建筑和附屬物構成等情況;854戶拆遷涉及戶均建立“一戶一檔”;在全村安裝37個廣播循環播放征收政策,懸掛500條橫幅,用最務實舉措拉近了征遷距離,盡可能排憂解難。
三聯區塊地處賓虹路和二環線交叉地帶,緊靠婺城區人民政府,該區塊征遷工作的順利推進,將為婺城基礎設施建設及重大項目引進奠定良好基礎。為切實保障征收工作有一支強大的工作隊伍,婺城區還在區、鎮、村三級抽調163名同志參加此次征遷,除白龍橋鎮93名干部外,還抽調了25個部門(單位)、4個鄉鎮59名干部(其中征遷組40名)共同參與此次征遷。
據了解,在開展征收過程中,指揮部要求參與征收的人員要統一思想,明確總體目標,凝心聚力,迅速形成戰斗力,狠抓落實,確保任務全面完成,形成“人人講效能、時時拼效能、事事高效能、處處見效能”的爭先局面,為“雙城”戰略迭代升級,奮力建設“五大名城”貢獻力量。
黨員先干
民生先行
征收工作啟動以來,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婺城區三聯村城中村改造工作指揮部里依舊燈火通明,佩戴著黨徽的征收工作人員依然忙碌著。自征收工作啟動以來,黨員干部在征收一線踐行黨史學習教育,強化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深入“三服務·婺城家服務”,形成了銳意進取、克難奮進的強大合力。
“城中村改造是大事,一刻也不能耽擱。”徐再興是白龍橋鎮干部,在胰腺炎病發住院的前一刻,他還在征收一線忙碌。跟房屋征收工作的性質不同,集體土地征收與集體資產評估要提前謀劃和準備。為此,徐再興早早地就投入到了征收工作中,跑現場、測量土地、苗木評估、畫紅線圖......每一個環節他都一絲不茍,風里來雨里去是常態。“這是項細致的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徐再興說,集體土地征收與集體資產評估并非“一勞永逸”,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即便在病床上,他仍然牽掛著工作,多次要求重返征收一線。
除此以外,徐再興還要兼顧轄區多項重點工程的政策處理工作。他說,“老百姓的事情更加重要,我是黨員,如果工作做不好,老百姓的訴求就無法得到解決。”出于對群眾事的“上心”,就算住院前身體已多次出現不適,徐再興還是堅守在自己的崗位。在三聯區塊城中村改造工作中,像徐再興一樣的黨員干部持續激發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重點工作一線錘煉黨性、爭當先鋒。他們既是“宣傳員”“發動員”“協調員”,又是“辦事員”“服務員”,以滿腔熱忱、責任擔當打通服務被征收居民的“最后一厘米”,全力打造有速度更有溫度的“婺城征收模式”。
黨員先干,民生先行。為切實了解民生訴求,解決民生困難,征收工作人員還認真梳理匯總群眾提出的國有房產、非農等30多個問題,積極協調相關部門,逐項逐條有序化解,并邀請老娘舅入駐,成功調解15對兄弟矛盾、12處房屋買賣矛盾,解決12戶離婚糾紛。
“疏通群眾心理是首要的。”楊英劍是白龍橋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辦公室主任,包括他在內,第十一組有不少人員來自鎮司法所和鎮矛盾調解中心。對于如何開展征收工作,他們把“傾聽群眾訴求,解決群眾難題”作為一項主要任務。每天的走村入戶,工作組除了記錄每個被征收戶戶主名字、房屋面積外,還記下他們的各類訴求,并做到“問題有反饋”。作為有調解力量“加持”的第十一征收工作組,幫助群眾解決不同類型的合理訴求成為征收工作順利推進的“法寶”。
同時,綜合組、政策組、督考維穩組分工協作,和15個征遷組網格分生產隊,掛圖作戰,以天計時,連續作戰;“上門送簽”、水電氣網集成辦,協助租房,助力騰空,免費拍攝全家福,堅持用誠心為群眾排憂解難,用耐心為群眾答疑解惑,用同理心為群眾考慮在前,牢牢掌握主動權,干在一線,沖在一線。
拉動“民力”
助力征收
在三聯村,有一家理發店,不僅是村民的“休閑地”還是征收人員的“工作點”。理發店的主人金志裕,是此次征收工作的被征收戶,也是征收工作人員之一。
金志裕的理發店面積有50多平方米,位于三聯村塔水橋自然村一條穿越村莊的河流岸旁。30多年來,村民們如需修面和理發,都會光顧這里,就算沒事,也會來這嘮嘮嗑。最近大家聊得最多的就是關于村內征收的事情,“你們家面積是多少?”“什么時候會簽約?”……在這個小小的理發店,村民們熟知各家各戶情況,也喜歡聚在這里一起交流。
金志裕自然就成了信息的“收集員”。金志裕是三聯村的村委委員,在此次征收工作中,他也成為了征收工作組的工作人員。每天中午休息時間,村民們都會走進這個“工作站”,向金志裕打聽關于征收的工作信息,作為離群眾最近的工作組人員,除了向村民宣傳征收信息外,他還承擔著轉變村民思想觀念的重任。
“其實就是對村民們了解到的錯誤信息進行及時糾正。”金志裕說,在店里,他時常會聽到一些村民誤解征收工作而引發的過激言論。作為工作組的成員,他有義務去消除這些誤解,并將正確的征收信息傳遞給村民,特別是對于部分村民的消極心態,金志裕也會第一時間進行疏解。
人心所歸,惟道與義不可分割,征收工作取得民心,才能快步推進。日前,婺城區三聯區塊房屋征收工作指揮部迎來了“慰問團隊”,將民意帶進了指揮部,也暖了征收工作人員的心。
慰問活動由部門人員和群眾自發組織,在感受到征收工作人員夜以繼日地忙碌,并為群眾解決各類難題后,大家都想感謝征收團隊的付出。與其他慰問人員不同,陳女士的到來,是為了想要加入征收隊伍,并且發揮自身優勢幫助征收工作的開展。
作為黃金苑區塊的被征遷戶,陳女士享受到政策帶來的福利,也看到過黨員干部為征遷工作所付出的心血。在黃金苑區塊征遷工作中,她是第一批簽約的被征遷戶。她曾參與到征遷小組工作中,幫助做群眾的思想工作。此次三聯區塊征收工作啟動,陳女士萌生再次加入征收工作的想法。“就是希望大家都能理解征收干部的辛苦,也能感受到政策的紅利。”陳女士覺得,黃金苑區塊與三聯區塊距離相近,工作開展過程當中也會有很多的相似性,她想參與到征收工作當中。
“如果有需要我的,我肯定就上,做群眾思想工作,我在行”。目前,陳女士的房子已基本完成征遷,看到城市發展的“后勁”,她覺得應該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城市發展的建設當中,一起感受城市發展帶來的美好生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