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琴
連日的煙雨,籠罩著整個南山山脈。清晨,天空送出了好心情。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從山坳的松林里,扭扭捏捏地露出了一張羞澀的臉,眨巴著眼,醉落在白沙溪。耳畔傳來了山雀歡呼的鳴叫,催醒了小山村,漸漸地,機械聲夾雜著汽笛聲穿村而過,而我,也睜開了惺忪的睡眼,披衣而起,去擁抱天地間的一縷陽光。
又是一年五月天,山青青,水潺潺,我醉倒在山水間。踏步綠道,去天然氧吧呼吸那清新的空氣。沿著白沙溪,攜一份自在,投入到山的懷抱。幾場春風,幾陣春雨,喚醒綠色,灑滿了各個角落,大山精神抖擻,垂柳依依。
春天里的綠道,顯得格外的迷人,迎面會遇上三兩個晨練的人,認識的或不認識的,點點頭,擦肩而過。突然,旁邊的桂花樹里,撲凌凌得飛來一只喜鵲,拖著長尾巴,晃悠悠的在你的面前走過,它并不怕人,或許我們日日在這里走,它早已是我們的熟客,也就見怪不怪了吧。
溪對岸的山坡上,一簇簇艷得象火一樣的映山紅,直逼你眼球。不聞四月催規鳥,只見躑躅滿山紅,讓人恨不得涉水而過,採攜那萬紫千紅的一捧爛漫。
聽,白沙溪不再沉默,掙脫了冬天的桎梏,盡情地歌唱著,傾訴著對春天的衷情,從春天走向春天。
看,那一道白沙堰,掛下了一簾幽夢,掀起面紗,迎來了浣衣女此起彼伏的拓衣聲,陶醉在夢里。
瑯峰山上的松針,滴下點點晨露,貪婪地吸允著陽光,熠熠生輝,耀眼的光芒,閃亮了那被壓在瑯峰山下的小白龍,它高昂著頭,仰天長嘯,恨不得騰空而起,去找白沙老爺妥協,告訴他不再作惡,因為它自己知道根本沒有機會興風作浪了,白沙老爺當年筑的一道道壩堰,幾千年下來,至今還在發揮著作用,而且聲名遠播,譽滿全球。何況置身其中,更該安享幸福。
或許白沙老爺會與它相約瑯峰,推杯換盞,晨迎朝霞,暮送夕陽,枕著白沙溪水,共同欣賞廊橋夜景,觀看那霓虹燈初上,等待廊橋歌聲嘹亮,等待網紅達人開啟了直播,不知不覺廊橋也就成了網紅橋。
我想,不管是白沙老爺抑或是小白龍,他們怎么也想不到幾千年后的今天,我們的國家,在英明的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小城鎮的建設中,整個白沙溪流域,會變得如此美麗動人,“儒·釋·道”三教文化爭奇斗艷,白沙溪三十六堰躋身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日日走過的白沙溪綠道,不由得讓我想起了風雅先生的一首詩:
玉樓瓊宮臥白沙,廊橋綠道行人早。波動疏影水映月,風過丹巖松遮崖。溪畔聽流曲融水,河埠觀舞面含嬌。蛟龍飛渡拂云去,芳客獨吟誦風騷。
這一條綠道,它承載著我的悲歡,承載著我的夢想,承載著我的心愿……周圍的一切是那么的神奇和美妙,我融入在山山水水,草草木木之中,盡管它們都已成為我一日一詩里的主角,但我依然停不下腳步,繼續追尋著……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