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苑、徐樂攝
時逢五月,美麗的婺城又到了枇杷季。在金華山下,羅店鎮山下曹村2000畝枇杷林里,碩大的枇杷掛滿枝頭,講述著豐收的喜悅。5月19日,“花滿婺城幸福生活”5.19中國旅游日婺城數字賦能鄉村旅游文化節暨2021年金華羅店第四屆枇杷節在美麗的芙蓉湖畔啟幕。枇杷種植戶、非遺傳承人、直播小達人等紛紛聚攏而來,共赴這場枇杷為媒的農文旅盛宴。
據悉,此次活動由中共金華市婺城區委、金華市婺城區人民政府、金華雙龍風景旅游區黨工委、金華雙龍風景旅游區管委會主辦,婺城區農業農村局、婺城區文旅體局、雙龍風景區旅游文化中心、婺城區羅店鎮人民政府承辦,羅店鎮山下曹村協辦。
枇杷林里說豐年
節會現場,一籃籃黃橙橙的枇杷擺滿了銷售臺,引來過往游客駐足采購。今年是枇杷的“小年”,但枇杷味美汁甜。山下曹村村民、57歲的鄭金新帶著他最新釀制的枇杷酒練攤亮相。據介紹,鄭金新家種了80多棵枇杷,去年是枇杷的“大年”,他便思索著枇杷衍生品的開發。自家枇杷林采果,去了果皮和果核,再加入少許白糖,經過半年多的發酵,出酒醇香。五斤枇杷釀出一斤酒,他希望,自家的枇杷酒新品能借這次節會打開銷路。
山下曹村位于金華山腳下,近年來一年一度的枇杷節就在這里舉辦,吸引不少本地游客驅車來嘗鮮,也帶動了網絡經濟。據介紹,山下曹枇杷經過過去三年的推介運作,已積累一定的知名度,但農業現代化水平較低,2000畝枇杷林200多戶果農依舊依靠傳統的“靠天吃飯”的管理模式。
山下曹村將緊鑼密鼓布局農業現代化發展規劃,休整枇杷林道路,引進大棚種植基地,提升枇杷林規范化管理水平;同步成立相關合作社,注冊山下曹枇杷品牌,并在此基礎上拓寬枇杷鮮果銷售渠道,跟進線上直播、網紅帶貨等專業團隊,為來年山下曹枇杷增產增收做好準備。另外,山下曹村將以枇杷節為抓手,同步規劃設計休閑娛樂配套,以此帶動體驗觀光、休閑旅游等經濟。
非遺練攤話經濟
節會現場,以枇杷節會為媒,羅店鎮乃至婺城區的非遺傳承人隊伍抱團前來趕場助陣。
羅店人家門口的“代代”花被制作成茶飲、精油、日化品,“代代”果被加工成“代代”膏、“代代”果蜜餞等。金華山上盛產的烏葉被采下來,泡發后和上白米,制成烏飯、烏飯粽子、烏飯鍋巴等小吃。另有現打的麻糍、農家土法制作的千層糕等非遺美食呼喚著兒時的回憶。
許家桂花糕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許鳳余表示,近年來,“花滿婺城”系列活動在婺城的大美城鄉循序推進,非遺傳承人隊伍陸續跟進。這一波“練攤”下來,積累了不少本地“忠實粉”,為非遺小食的“微經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眼下,跟著節會走,一家人正琢磨著玩轉抖音,把婺城的美味送到全國各地。
另有“婺繡”恢弘大氣,“盤扣”玲瓏精致,“婺式扎染”古樸典雅,更有“婺城布貼畫”將枇杷元素融入了團扇、擺件及書簽,讓來往游客嘆為觀止。
多方聚力促文旅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節會還整合多方資源,打通多維渠道,以枇杷為媒,促成農文旅融合,為金華山旅游線上的鄉村振興安上了“加速器”。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施,長三角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也進入提速升級階段。據了解,此次活動旨在共商文旅產業振興、文旅融合、農旅融合、跨界創新,全方位解構后疫情時期文旅產業,發展新思路、新路徑、新趨勢。山下曹村的發展,正是以農旅產業推動婺城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節會現場,一群可愛稚嫩的身影分外引人注目,他們是金華市第一中等職業學校的孩子們,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們玩轉手工,做出了系列剪紙祥云扇、婺州窯瓷印,電商專業的學生們則架起補光燈,開始了現場主播賣貨,賣出了一籃籃枇杷,也賣出了節會的盛況,更賣出了婺城五月的好風景,為“花滿婺城”插上了翅膀。
據悉,此次活動以舉辦枇杷節為契機,結合羅店鎮“四攻堅一爭先”的發展目標,推動“雙城”戰略迭代升級、奮力建設“五大名城”的宏偉藍圖,以文旅節慶活動為抓手,集中開展項目建設大會戰,力爭項目簽約一批、落地一批、開工一批,拉開鎮域內年度項目大會戰的序幕,為完成全年產業振興和項目建設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