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紅星
“看,現在湖中心的位置就是我們原來的村落,我們的祖祖輩輩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近日,婺城區蔣堂鎮沙畈村組織“學黨史,憶初心”紅色毅行活動,全村百余名黨員走上沙畈水庫大壩,遙望庫區的一汪碧水,寄托心中的一縷鄉愁。
據悉,1993年,因修建沙畈水庫,居住在婺西南山區的沙畈、溪口、大立元、田甫、年坑5個村的村民搬遷至耕地資源豐富、交通便捷的蔣堂鎮。如今,沙畈移民搬遷二十八載,山區百姓重建新家園,開啟新生活,奔向了幸福的康莊大道。
“移民精神”話傳承
揮舞著飄揚的旗幟,浩浩蕩蕩的毅行隊伍朝著青山綠水間走去,一路上層巒疊嶂,滿目青翠。拾級而上,黨員們登上了沙畈水庫大壩,呈現在眼前的是一派靈秀風光,碧波浩淼,豁然開朗。站在壩頂,大家面向鮮艷的黨旗,舉起右拳,重溫入黨誓詞,一聲聲鏗鏘有力的誓言響徹山谷,回蕩林間。
“原來的沙畈村,山清水秀,群山環抱,白沙溪從村口緩緩流過,是金華南山的一方福地,當年粟裕將軍就把這里當作根據地,為革命事業浴血奮戰……”回到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土地上,95歲的抗美援朝老兵葉永恒情不自禁地與年輕黨員們講起了故鄉往事。
沙畈鄉的來歷,知道的人不多。沙畈鄉的轄區,以前叫周村鄉和溪口鄉,沙畈水庫建好后,才被稱為沙畈鄉,沙畈水庫也因庫區在沙畈村的原址上而得名。被水淹沒的沙畈村,有400多年的歷史,為解決市民喝水問題,沙畈村村民作出了巨大的犧牲,離開了祖祖輩輩居住的地方,舉村遷到蔣堂鎮。
“當初我們搬出大山,告別舊土,心中是非常不舍的,但是移民搬遷為我們帶來了光明的前景。”村民呂錦華說,沙畈村雖然山好水好空氣好,但是地理位置偏僻,孩子每天上下學都要走七八里路,看病、打工都不方便,村里的年輕人渴望走出大山、走向外面寬廣的世界。“如今,孩子可以就近上學,年輕人可以在城里上班,生活條件好了,日子也更有盼頭了。”
據悉,為了讓子孫后代記得沙畈村的歷史,沙畈村文化大禮堂里還建起了一間“移民文化展覽廳”,將“移民精神”代代相傳。22歲的鐘夢婷是當天參加毅行活動最年輕的黨員,她出生那年,家人已在蔣堂鎮上安居。“以前只能通過圖片和文字來了解家鄉,今天跟著黨員前輩們來到這里,聽他們講述家鄉的歷史,讓我對‘移民精神’有了更深的感觸。”
美麗鄉村展新顏
從金華市區出發,沿著白湯下公路一直往西邊直行,半小時左右就能抵達蔣堂鎮沙畈村。在這里,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屋舍,一條條干凈整潔的街道,一戶戶生意興旺的商家,一幅幅生動應景的墻繪,一張張透著滿滿幸福味道的笑臉……仿佛都在訴說,新生活越過越有滋味。
村莊硬件發達,經濟發展才能不囿于“卡脖子”之苦。“沙畈村這幾年的變化很大,特別是環境衛生提升了很多,住在這樣的村莊,每天的心情都很舒暢。”古建明是第一批搬出大山的移民,定居在蔣堂已有20多年,見證著沙畈村的美麗蝶變。
近年來,沙畈村依托移民工程建設,打通服務民生“最后一公里”。一方面,改善移民生活條件,大力開展村排水管網建設、房前屋后美化等項目建設,實現環境美化。另一方面,提高移民生產條件,利用移民資金用于全村道路白改黑建設,總硬化25000余平方米,直接受益群眾1912人。
作為來料加工大村,沙畈村的鋸板廠最多時有200多家。曾經,村里隨處都是鋸末,到處堆放著木板,臟、亂的環境衛生一度讓村民“喘不過氣”。隨著婺城區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沙畈村對村容村貌進行“大刀闊斧”的整治,村民的生活品質有了很大提升。鋸板、鋸末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段段整潔的道路和隨處可見的花草,村莊變得整潔有序,村民幸福感滿滿。
過上幸福新生活的沙畈村村民,生活有了新節奏。早上公園跑步、晚上廣場跳舞,沒事下下棋、聊聊天,生活多姿多彩。“以前我們天天圍著灶臺轉,現在我們圍著舞臺轉。”今年52歲的村民賴樟珠是一名舞蹈老師,在村里開起了舞蹈室,還帶領全村婦女組建了一支舞蹈隊。每逢過年過節,舞蹈隊總會為村民們奉上精彩的演出,不僅豐富了農村文娛生活,也舞出了新時代農民的良好精神面貌和風采。
幸福生活開新篇
搬遷之前,沙畈村里交通不便,產業薄弱。搬遷之后,沙畈村600余戶村民在蔣堂鎮安居樂業,實現了家家有洋房、戶戶有新車。“這里的生活非常便利,出了門就能坐公交,半小時就到城里,而且村里的環境很美,都快趕上城里人的日子了!”葉永恒如此夸贊現在的新生活。
一直以來,沙畈村集體憑借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產業經濟。現在,通過房屋出租和山林經濟,村集體每年收入達100多萬元,集體資產達4000多萬元,村民人均收入居蔣堂鎮前列。從村域環境提升、基礎設施完善,到投資建設廠房,沙畈村夯實了村莊發展根基,構建出環境優、產業強的新局面。
去年以來,在婺城區“強村帶弱村”共富模式的推動下,蔣堂鎮沙畈村4村聯建項目啟動。其中,一期項目占地72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16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招租,年租金數十萬元。“從去年開工建設,到今年建好運營轉租,一年左右就產生了經濟收益。”說起聯建綜合大樓,沙畈村黨支部書記虞錦明臉上滿是笑容。
沙畈移民以來,廣大村民顧全大局,艱苦創業,開拓創新,書寫了建設美好家園的華彩篇章。“建黨百年之際,我們組織這次紅色毅行,希望通過重溫入黨誓詞,讓廣大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各級政府和部門對我們的關懷。”虞錦明說,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置身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員們要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更加過硬的作風、更加飽滿的熱情,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據悉,下一步,沙畈村將組織全體村民開展“移民精神”大討論,進一步弘揚顧全大局的愛國精神、艱苦創業的拼搏精神等“移民精神”,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強村帶弱村,帶動村民就業致富,實現村集體產業升級,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