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婷、徐美琴、攝影陳俊
當1921年7月的第一抹朝霞映紅了中華大地,在婺女星和金星交相輝映的金華,婺城兒女也叩開了歷史絕響,從此婺江兩岸風起云涌,開啟了一個新時代,抒寫出了一幅幅發展新篇章。
歲月滄桑,轉眼近一個世紀過去。那些在八婺大地上為了革命事業英勇奮斗的革命先輩們,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黨史資源和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的事跡可歌可泣,永遠激勵著我們奮勇向前。
追尋紅色記憶感悟使命擔當
說起婺城黨史,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金華最早的紅軍領導人——“南山火種”蔣寶賢。
1898年,蔣寶賢出生于安地鎮蔣里村的一戶農民家庭。童年的蔣寶賢勤奮好學,成績優異,但性格十分剛烈,因看不慣豪門子弟的霸道作風,常常與他們爭吵打鬧。后來他發現,那些做工最苦的人往往也是最窮的人,而那些游手好閑、成天享樂的人卻很富有,這激發了他對土豪劣紳的不滿,也為他將來走上革命道路埋下了伏筆。
1928年2月,中共宣平縣委派江山區委委員陳玉川到安地進行革命活動,在他的幫助、教育下,蔣寶賢、蔣元坤、朱榮基、蔣祥址、蔣元弟、蔣寶善、蔣春桃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這也是安地鎮蔣里村第一批共產黨員,他們用自己的革命熱情點燃了婺南山區的“星星之火”。
這“星星之火”起初雖小,卻越燒越旺。在這之后的一年里,蔣寶賢所帶領的革命隊伍迅速壯大,在蔣里、安地、上傅等地相繼發展了300多名紅軍,經過上級黨組織的批準,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紅軍北路軍游擊隊,蔣寶賢任總指揮。在1930年,蔣里村已發展共產黨員30余名。
為配合紅十三軍進行武裝斗爭,蔣寶賢帶領的北路軍游擊隊公開提出“天下農民是一家”“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開倉濟貧,打擊反動地主,進行革命斗爭。游擊隊在當時的革命斗爭中快速壯大,從開始600多人發展到1500余人。
1930年6月,在紅十三軍轉戰浙西南,以攻打中心城鎮為主要軍事目標的革命斗爭形勢下,蔣寶賢接到宣平縣委關于配合鄰縣俟機攻打金華城的指示。為此,他積極做好戰前準備。由于武義、建德、宣平等地先期舉行了武裝暴動,引起了敵人的注意。國民黨金華縣縣長派出大量便衣警察、特務偵察紅軍游擊隊的行蹤,還派人到處張貼“活捉蔣寶賢,升官又賞錢”的通緝令,并急電向上司告急,請求增援。
同年8月底,蔣寶賢為了再次攻打金華城,前往武義、永康與邵李清、呂師堂聯系籌劃武器。他跋山涉水,晝伏夜行,在去武義的途中,不幸被毒蛇咬傷,在武義柳灘治療時,被醫生認出身份,于是該醫生借出門找藥為由,向國民黨政府告密,武義的國民黨省防軍逮捕了蔣寶賢。
在監獄中,蔣寶賢面對敵人的各種酷刑,堅貞不屈,展示了一名共產黨人對革命的堅定信念。9月的一天,蔣寶賢與蔣元弟、寧瑞景、蔣祥洪被全副武裝的敵人押解到金華通濟橋頭牛市場。面對敵人的屠刀,蔣寶賢泰然自若,高呼:“共產黨人是殺不盡的”“中國共產黨最后一定勝利”,隨后壯烈犧牲。
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蔣寶賢英勇就義時年僅33歲。現在蔣里村還保留著紅軍戰斗過的痕跡,當年紅軍通行的秘密通道、運送軍火彈藥的獨輪車、紅軍號子、標語、袖章等。一景一物都刻滿了歷史的印記,記錄了蔣里村跌宕起伏的歲月。
紅色基因,血脈相傳。在蔣寶賢犧牲90多年后,他的事跡被挖掘整理,更重要的是他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視死如歸的革命本色和為人民謀幸福的犧牲奉獻精神早已融入到蔣里村村民的血脈之中,成為蔣里村改變貧窮落后面貌、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精神動力。
近年來,蔣里村圍繞紅色元素,結合農村基層黨建和美麗鄉村建設,翻修“紅軍古道”,修建蔣寶賢烈士展陳館、文化禮堂等革命題材設施,著力打造“紅色陣地”。
黨員宣誓,學生研學,每逢節假日或周末,都有一大批人追隨紅色足跡走訪蔣里村。在蔣寶賢故居展陳館里,一件件帶著歷史年輪的物件,一個個響亮的名字,講述著一段段風雨兼程的故事,深深烙刻進參觀者心里。
百年老宅記錄了蔣寶賢呱呱墜地時的啼哭、斗志昂揚的入黨宣誓、一往無前革命奮斗的精神,也見證了安地鎮紅軍組織的發展史,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婺城兒女奮勇前行……
據了解,今年3月,由婺城區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金報傳媒集團、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浙江婺劇團)聯合策劃創作推出的地方紅色歷史題材婺劇《南山火種》已完成帶妝彩排。
《南山火種》以現代婺劇的表現形式,以被譽為“南山火種”的革命烈士蔣寶賢為原型,生動展現了20世紀30年代蔣里村紅色武裝革命種子的孕育過程,謳歌了革命先烈為建立新中國而英勇奮斗的精神。同時,也激勵著人們繼承和發揚光榮的革命傳統,激發廣大黨員干部在工作中走前列、立潮頭。
弘揚紅色文化做足融合文章
蔣里村是一個擁有500多年歷史的古村,離安地集鎮約1公里。村內風景優美,東臨雅干溪,西望梅溪。當地村民躬耕山林,山貨富足。便利的交通、淳樸的民風,加上相對偏僻,為早期建立紅色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基礎,浙中地區第一支黨領導的紅色武裝便誕生于此。
近年來,蔣里村在著力傳承紅色文化的同時,緊鑼密鼓推進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致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目前,蔣里村文化禮堂、蔣寶賢烈士展陳館、練兵場、游擊隊指揮部等都在相繼建設。其中,南山火種第一村、蔣里紅色旅游基地的建設內容主要有紅色支部舊址、兵工廠、烈士墓、村口紅色公園等核心項目以及游步道、道路硬化、外立面整治等配套設施項目,預計6月底前可基本完工。
南山火種第一村的建設,對蔣里村紅色文化傳承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對婺城黨史學習教育也有著深遠的意義。
“接下來我們將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大力提升展陳館周邊景觀,把蔣里村建設成為‘金華紅色旅游教育基地’、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推動文化旅游產業融合。”村黨支部書記周汝洪說道。
在安地鎮蔣里村這片紅色沃土上,一代又一代的紅色后人講述著革命故事,以革命精神鼓舞斗志、勵精圖治。打造紅色村,傳承弘揚紅色文化,不僅喚起了民眾的紅色記憶,更讓人感受到婺城這片熱土的歷史文化底蘊。期待有更多的人走進蔣里這個“紅色村”,學習紅色歷史、踐行革命精神,在“奮進‘十四五’、圖強新婺城”的新征程中彰顯使命擔當。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