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是村莊公共空間與村民私人空間的重要過渡和聯接,也直接關系到村莊的整體形象。自婺城區推進2021年“美麗庭院”創建工作以來,區委組織部、區婦聯、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進一步發揮廣大黨員干部和農村婦女家庭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打造了“黨建帶婦建·小美促大美”的婺城模式,創建了一批環境衛生美、整齊有序美、庭院綠化美、風貌協調美的“四美”庭院。
記者范卓崢
竹馬鄉下張家村:
整體和諧統一局部個性突出
“這邊原來都是空地,平時只能堆堆雜物,亂七八糟的,現在種植了茶花、海棠,看起來漂亮多了!”近日,記者走進竹馬鄉下張家村,村民李建花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自家門口的小庭院,殷紅色的海棠花與翠綠的茶樹交相輝映,和諧而又美觀。
今年以來,下張家村村兩委非常重視美麗庭院創建工作,得知全區即將推動美麗庭院迭代升級、啟動美麗庭院特色街(巷)創建工作后,黨支部書記錢瑞華第一時間就進行全面部署,僅用20余天就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在創建過程中,下張家村既重視整體美感的和諧,也注重彰顯每家每戶的特色,形成了一道“整體和諧統一、局部個性突出”的靚麗風景線。在統一規劃下,每家每戶都種植了茶花,彰顯了下張家村作為“中國茶花之鄉”的獨特性,同時,村民充分表達個性,在各自庭院里設計假山、種植鮮花、養殖錦鯉,呂元珍家的庭院便是其中的典型。
2007年,呂元珍家建了新房子,早在那時她就規劃了庭院的整體風格,多年來不斷添置各類花木,并精心打理,讓庭院一直保持著干凈、整潔,頗有“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雅致。
今年,下張家村計劃創建25戶精品庭院,現雛形基本形成,等待驗收。
雅畈鎮芳田村:“和雅”主題彰顯精神內涵
在雅畈鎮芳田村,記者看到家家戶戶門口花團錦簇、綠景怡人,籬笆上、圍墻頭都點綴了五彩斑斕的花朵。據悉,芳田村原是一個“養豬村”,環境衛生狀況較差。2017年,芳田村村兩委借助全國文明創建和全域美環境整治的東風,把難點當亮點、把廢墟當花園、把小溪當綠道,拆除了豬、牛場60余個,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休閑場所、景觀綠化,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隨著環境日趨變美,該村將關注重點轉向了美麗庭院,截至目前,累計完成50余戶美麗庭院示范戶創建,成為婺城區美麗庭院典型村。今年,芳田村計劃再完成45戶示范庭院創建工作。
芳田村的美麗庭院不僅注重硬件建設,更注重精神內涵的提升。“和雅文化”是雅畈鎮品牌建設的重要工作之一,芳田村的美麗庭院建設也以“和雅”為特色主題展開。在村兩委和村婦聯的推動下,芳田村家家戶戶形成了“你追我趕、百花齊放”的創美熱潮,打造了一大批獨具特色的美麗庭院,有效推動了全村環境的提升。
“‘美麗庭院’創建工作讓每家每戶都注重起了庭院建設,庭院不一定很大,卻是自家的門面,現在村里的面貌改善了,家門口也漂漂亮亮,家里人的文明素質都提高了,我感覺生活很幸福。”村民申建鴛說。
羅店鎮放生塘村:從房前屋后到全村蛻變
羅店鎮放生塘村地處金華市區北郊,以苗木、盆景、番薯粉絲為特色產品。該村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傳說以前經常有智者寺的僧人帶著活魚、活蝦來到村口的放生塘里放生,就把村名改成放生塘村。
近年來,放生塘村抓住新農村建設的契機,結合村情實際,開展了大規模的村莊整治,自來水改造、道路硬化、農村生活污水改造提升、文化禮堂、村辦公綜合樓等項目建設,村莊面貌、村民居住環境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美麗庭院工作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也逐步開展。
村民支善平家的門口原本是一片雜亂的空地,由于沒有植被覆蓋,一到雨天就泥濘不堪、泥水橫流,影響自家環境的同時,也影響了村莊的路面衛生。支善平家的這件頭等煩心事終于在2019年得到解決。在美麗庭院建設的過程中,支善平建造了圍欄,并種植了茶花、紅楓樹、月季花、橘子樹,還擺設了桌椅、防曬傘。夏天的晚上,習習涼風吹過,像極了度假的感覺,這是支善平曾經想象不到的幸福。
除了村民家前的庭院,放生塘村的辦公大樓也經歷了全新的蛻變。去年上半年開始,歷時一年多,辦公大樓門口的荒地成了漂亮的草坪、花園,種植了高聳的銀杏樹、艷麗的喇叭花、三角梅等植物景觀,吸引了不少眼球。今年,放生塘村計劃爭取20余戶示范戶,目前已完成了8戶。
下一步,全區各鄉鎮的“美麗庭院”創建工作將開啟迭代升級之路——打造全區6850戶家庭達到美麗庭院達標戶標準、3494戶家庭達到美麗庭院示范戶標準,并結合精品村、景區鎮村、美麗城鎮建設等工作,讓美麗庭院連點成線,形成“一點美”到“連片美”的跨越,努力呈現“綠蕪墻繞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的“花滿婺城·幸福城”詩意鄉村畫卷。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