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張苑、通訊員俞小斌)一泓白沙溪水穿越千年,一脈白沙文化激蕩古今。日前,婺城區首部原創音樂集《白沙飛歌》出版,并在婺城音樂圈引起較大反響,為婺城“文化名城”建設及鄉村振興賦能加持。
白沙溪是一條承載理想與使命的自信之河、文化之河。她是婺城重要的文化符號,也是婺城歷史滄桑的見證。白沙溪孕育了陳越等優秀音樂人,更為眾多音樂藝術家及愛好者帶來了無盡的創作靈感和心靈源泉。
隨著2020年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入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白沙文化也迎來了繁榮的契機。在“雙城”戰略迭代升級、奮力建設“五大名城”的新征程上,婺城將白沙溪打造成“五朵金茶花”的“重要窗口”,并以文化賦能,驅動鄉村振興。
為此,婺城區啟動“婺江之聲、唱響婺城”婺城區首屆原創歌曲征集活動。由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局、區文聯三部門聯合發出相關征集原創歌曲的文件,對征集歌曲要求、創作時限、內容范圍、報送方式、投稿辦法、錄用程序和待遇作了明確說明。區文聯聯合區音協、民協,挖掘音樂創作人才,匯集成一支專業創作隊伍。3月2日,20多人的創作隊伍到白沙溪停久村一線采風,一個多月時間又創作了白沙溪系列歌曲十多首。
與此同時,區文聯、區音協和區城投集團在白沙溪畔新昌橋村舉辦了一場原創音樂展演音樂會,為鄉村文旅注入了原動力。這臺鄉村音樂會上的優秀曲目也成為這部原創音樂集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介紹,這部原創音樂集的整理出版,旨在發現婺城區原創音樂優秀人才,活躍城鄉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繁榮婺城文化產業,讓“人文婺城”更具文化氣息和藝術魅力,結合鄉村文旅項目,推進婺城文化產業從“文化樂民”轉向“文化富民”上來。
區音協有關負責人表示,婺城有陳越這樣的全國知名音樂創作人,也有一批默默耕耘的民間音樂人。打造浙中文化新高地,必須要有自己的原生文化。區音協將以“擔當新使命、爭做排頭兵”的姿態,繼續“講好婺城故事”“唱響婺城好聲音”,為推動婺城文化新高地落地成景貢獻力量。
下一步,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將聯合各文化藝術協會,發動廣大文藝家,激活藝術創造力,進一步繁榮婺城文化文藝,為助推“文化名城”建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進婺城文學和藝術文化事業持續繁榮而不懈努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