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馬曉芬)金風碧波漫田疇,稻葉蔥郁好個秋。日前,婺城區白龍橋鎮下楊村的楊桂芳家庭農場里,400畝晚稻田長勢喜人,茁壯的稻葉與翻滾的稻浪預告了又一場盛大的豐收。
“此前7月,384畝早稻田豐收,平均畝產500多公斤,創下了歷年產量新高。”農場負責人楊桂芳欣喜地告訴記者,這一可觀的收成,得益于婺城區正在開展的水稻機插同步側深施肥試驗,在插秧的同時將肥料打入秧苗的根部,不僅減少人工費,還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因此,今年晚稻播種時,90%晚稻田都采用了這項技術。
“水稻機插同步側深施肥技術,能完全避免常規作業時肥料因被日曬和水泡所造成的揮發和流失浪費的現象,節肥省工效應明顯。”婺城區農技站站長祝麗娟介紹,目前這項技術在早稻試驗上已經結束,晚稻試驗正在進行,為下一步全區推廣應用做準備。
近年來,婺城區全面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圍繞“擴面積、增單產、提總產、優品質”的總體目標,加強農業技術應用,切實抓好糧食生產,不斷增強糧食生產綜合能力,為推動共同富裕打下堅實基礎。
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婺城區切實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強化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管理,穩步推進“非糧化”整治,扎實推進糧食功能區提標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助力糧食生產提質增效。截至目前,完成糧食功能區提標改造2.57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18.704萬畝。在蔣堂鎮洪村糧食生產功能區,施工機械轟鳴,運輸車往來穿梭,機耕路、灌溉渠等提標改造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提標改造后,洪村糧食生產功能區能引進更多農機裝備,農業機械化程度得以提高,糧食生產有望更高效。”蔣堂鎮農技站站長陸獻躍介紹。
穩產保供,關鍵在政策。婺城區出臺《2021年婺城區糧油生產扶持政策》,在保留原有種糧貸款貼息、金融保險、訂單糧食收購獎勵等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規模種糧補貼力度,水稻規模種植補貼由每畝300元提高到每畝350元,繼續將稻谷烘干、病蟲害統防統治、機插育秧進行專項補貼,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種糧積極性。“以前總覺得靠天吃飯,心里沒底。現在政府出臺了各種惠農政策,讓糧農吃了一顆‘定心丸’。大家更舍得投入農機裝備,干勁更足了。”瑯琊鎮泉口村農戶陳建新開心地說。
據了解,今年全區早稻種植面積1.84萬畝,同比增長41.5%;糧食播種面積6.58萬畝,同比增長20.5%。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