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深藏密林叢中的余倉瀑布人氣高漲,前來避暑納涼的游客一波接著一波;另一邊,岱上高山蔬菜種植基地迎來了大豐收,每天清晨,上萬斤綠色有機蔬菜從這里運往各大批發市場……
余倉岱上村是塔石鄉最偏遠的行政村之一,由原余倉村、岱上村合并而成,多年來村民一直過著靠山吃山的日子。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區位交通、基礎設施都不占優勢的小山村,這些年卻另辟蹊徑,成了遠近聞名的蔬菜村、旅游村。
余倉自然村是省3A級景區,村里土墻黑瓦,古木參天,終年云霧繚繞,加上飛流的瀑布,觸指可及的清涼,讓人們在炎熱的高溫天,對它特別向往。
隨著旅游旺季的到來,在村里經營民宿、農家樂生意的董海林忙得很是歡喜,每天來店里品嘗農家菜的游客絡繹不絕,特色民宿更是一房難求,客房預定至少需要提前一周以上。
“夏天來這兒游玩,真是一件極享受的事!”原生態的自然風光與民俗風情,讓游客張女士由衷贊嘆。美好的生態環境為余倉生態休閑、民宿農家樂等產業的發展導入了巨大流量,讓村民們嘗到了旅游開發的甜頭。
董海林算了一筆賬,“現在一年民宿、農家樂的收入至少有四五十萬元,旅游人氣的集聚也帶動了當地農產品的銷售,每年助農增收20萬元以上。”
在余倉游持續“引流”助力鄉村振興的同時,岱上高山蔬菜“走出去”的道路也越走越寬。眼下正值當季蔬菜豐收時節,近百畝的蔬菜大棚里掛滿了一串串長勢喜人的番茄、黃瓜,種植戶們起早采摘果實,忙碌的身影里藏不住收獲的喜悅。
“我們的高山蔬菜口感好、品質佳,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傅文源種植蔬菜已有20多年,他告訴記者,岱上家家戶戶都種高山蔬菜,全村年產量超100萬斤,年銷售額近300萬元,小小的蔬菜產業經過多年經營,已然成為村民增收創富的大產業。
一個村,兩個致富產業,成為上千百姓撬動幸福的支點。眼下,一條連接余倉、岱上兩大幸福產業的“共富路”正在加速修建,道路全長2.6公里,目前正在進行路面平整作業,預計年內可完工通車。
“余倉、岱上雖屬一個行政村,通行卻較為不便,繞路通行至少需要20分鐘車程,這也正是制約著兩個優勢產業相互借勢借力的最大障礙。”余倉岱上村黨支部書記劉正官介紹。
據悉,該道路暢通后通行時間縮短至5分鐘左右,將余倉瀑布、古道、古樹群、露營基地、國家級傳統村落等旅游資源與高山蔬菜基地串連成線,有助于蔬菜、旅游產業“兩翼齊飛”,共融發展,實現效益最大化,讓青山綠水間蹚出的這條“共富路”,伸向更美好的未來。(記者 張紅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