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苑
晚風拂過夏夜,梅溪泛起漣漪。連日來,不少金華市民結束了一天的忙碌,驅車來到近郊的安地鎮巖頭村,尋味那一抹自然的清涼。巖頭村“禾居文創”婺州染坊里,扎染布藝非遺傳承人溫國香一邊繼續手頭的創作,一邊與游客們聊著染坊的歷史淵源以及最近的作品設計思路。得益于村落文化數字化建設,婺城豐富的文化元素以及深厚的歷史底蘊給了她創作靈感,也為她的文創作品增添了個性化的光彩。
“禾居文創”負責人周文躍介紹,多年來,他帶著團隊參與了很多古村落文旅開發項目,每到一處,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開展古村文化的挖掘以及自媒體平臺的同步推送,而后啟動項目規劃,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前期成本,而婺城區啟動村落文化數字化建設項目,這無疑是給古村文旅經濟驅動鄉村振興提供了支撐。
近年來,婺城區啟動文化領域數字化改革,創新實施村落文化數字工程,推進村落文化保護、傳承與開發,賦能鄉村文旅融合發展,為共同富裕提供精神動力、文化保障和智力支持。
早在去年年初,婺城區就出臺了《婺城區村落文化數字化建設實施方案》,細化村史沿革、村莊印跡、民風民俗、名人鄉賢等7大板塊22條指標,抽調數字技術精干力量組建服務團隊,進村入戶實地采集村落整體規劃、風俗民情、歷史傳說等信息,完善村落文化大數據庫。截至目前,村落文化大數據庫包含村落數字畫像226個、照片2.3萬余張、文字400余萬字,視頻、音頻2000余段。
在此基礎上,婺城區積極打造集展示、應用為一體的村落“共富”數字化平臺,將村落文化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等方式呈現,依托數字化平臺,對焦數字文化跑道,實現理論宣傳、文化服務、新聞咨詢、農技知識等信息“一屏”掌控、點單互動、隨時可查,拓寬鄉村精神“共富”路徑,吸引村民、游客共2.2萬余人次,完成文化服務點單380余次。
對“婺城村落”文化資源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維護與開發,并深入挖掘鄉村文旅資源,這為鄉村文旅產業可持續發展、產品研發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也為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撐。挖掘出了特色文化旅游線路39條、采集村落數字景觀200多個、區級以上研學基地25個,吸引鄉村旅游、觀光、考察、研學80余萬人次,帶動村民增收500余萬。
婺城區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網絡信息傳播速度快、范圍廣,豐富的、高質量的古村落信息資源,在媒體上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非常強,知名度也隨著擴散而提升,較高的知名度和網絡排名對提高古村落的線下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婺城古村落文化宣傳數字化建設項目”為婺城的古村落研究者帶來極大便利,亦對古村落的保護和開發工作有著極好的示范作用。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