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徐樂)近日,在箬陽鄉黃陽村,鄉干部翁新挺帶著理發、刮胡的工具來到村民李有銀的家中,把這個不愛理發的老朋友扶到家門口,為他披上圍布,耐心地把已經長長的頭發剃去,再熟練地用剪刀修理干凈,最后把胡茬一刮,原本蓬頭垢面的李有銀看起來精神多了。翁新挺動作嫻熟,一看就不是第一次剃,“平時在家里會給孩子理頭發,經驗還是比較豐富的。”翁新挺說。
李有銀是箬陽鄉黃陽村的一個孤寡老人,身體不是很好,平時不愛與人打交道也不愛出門,但是每每看到翁新挺他總能打開話匣子。翁新挺作為黃陽村的聯系干部,時刻關注著村里的特困戶和獨居老人,其中最讓他放心不下的就是李有銀。他每逢下村,總會去看望他,盡己所能去幫助他,讓李有銀在孤單的晚年中感受到一絲溫情。
像這樣黨員干部幫助群眾的溫暖場景,在箬陽鄉時常上演。箬陽鄉地處婺城南部山區深處,距市區50公里,地形險峻,交通不便,常住人口以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為主。在這樣特殊的環境下,“一對一”的便民暖心服務成了箬陽鄉黨員干部們的日常,久而久之,從鄉干部到村干部,再到網格員,各個都成了能干的“多面手”,幫助村民修水管、修電器、理發等等都不在話下,帶村民下山、代購日常用品、藥品等等更是家常便飯。
除了在生活上給予村民最大的幫助,箬陽鄉黨員干部們還把鄉里的農產品、土特產帶出大山,幫助村民增收。茶葉一直是箬陽鄉的特色產業,近年來,箬陽鄉不斷探索茶產業的發展之路,連續4年舉辦茶文化節,增加箬陽高山茶葉的美譽度和知名度。通過“箬陽龍珍“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定,發布”箬陽龍珍“產品標準,為未來箬陽茶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奠定基礎。在全體黨員干部的帶頭努力下,箬陽的高山茶葉不僅走出了大山,更走向了全國市場。箬葉、高山蜂蜜、野生獼猴桃等土特產也通過助農直銷、展銷會等形式一次次、一車車走出了大山,老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心也越來越暖了。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