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在白龍橋鎮龍蟠村的黨建文化長廊里,村民們圍著一張張共富“賬單”,討論熱烈,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6月村財務收入超762萬元,支出近352萬元,上期結存480余萬元,本期結存890余萬元。這些數字,嘖嘖,看著就有獲得感”“短短兩年時間,咱村集體經濟有門路了,到處都有新變化。我們是看在眼里、樂在心里”……
這些共富“賬單”,靜靜地講述著龍蟠村奔向新發展的共富故事,見證著龍蟠村一步一個腳印的蛻變。
1
黨建引領共富路
白龍橋鎮龍蟠村,一脈白沙溪水經桐溪流入村內,在村南分兩路,擁村入懷,猶如蟠龍戲珠;在村北兩水重新合一,匯入婺江。村莊由此得名。
由于位于西二環路沿線,毗鄰飛揚智能制造工業平臺,正對洞溪工業園,龍蟠村地理位置優越、發展資源突出。該村于2003年實施村莊改造,2019年被評為婺城區精品村。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優勢明顯的村莊,幾年前卻是一個村經營性收入幾乎為零的薄弱村。
“不能守著金飯碗要飯吃!2020年11月,在一次全村黨員干部座談會上,新上任的村黨支部書記徐華新的話現在聽來依然擲地有聲。
深刻認識到發展的迫切性后,新組建的村兩委決定從抓黨建促共富上著手,堅決摒棄“等靠要”思想,走出一條奔向共同富裕的新路徑。
經過資源排查,村兩委發現村內閑置土地較多,布局散亂、荒廢多年,如果能加以盤活,這些“沉睡資產”就能轉變成可用資源,為村莊共富服務。
說干就干。村頭閑臥著12間集體用房,共500多平方米。徐華新邀請在外經營飯店、超市多年的村民胡華奔回來,在這里開起了生鮮超市。
如今,這家集生鮮、食雜、百貨銷售于一體的超市,已經成為村民、周邊企業員工、附近工地員工的生活配套之一!按謇锇l展勢頭好,我樂意回來發展!焙A奔說,他還打算在超市邊上開設快遞驛站、餐飲店,為大家提供更好服務。
據了解,目前,龍蟠村已盤活涉及營業房1000平方米、土地7.5畝,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10余萬元。
與此同時,全村黨員干部團結一心謀出路、想點子,村兩委干部主動問策老干部老黨員、外出考察學習、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對接……全村奮楫趕超、奮進共富的氛圍濃厚,發展勢頭強勁。
“人心齊,泰山移!毙烊A新說,黨建引領是推動共富的金鑰匙,村兩委會始終堅持、一以貫之,以此凝聚力量、促進村莊高質量發展。
2
項目拓寬發展路
步入龍蟠村,三幢七層建筑赫然挺立村口,建筑主體已于今年4月全面結頂,部分已經完成外墻粉刷。時尚的外立面設計、簡約的建筑風格,讓過往行人眼前一亮。
“這是五村聯建農民公寓項目,建成后將解決60戶農戶住房問題!毙烊A新欣喜地介紹,目前,項目已進入外墻粉刷、內部裝修階段,預計將于10月底建設完成。公寓認購已完成50%,剩下部分村民的意向購買率也很高。同時,一至二層5400多平方米的商業用房,適用于物流、商超、電商園,已進入招商階段。
五村聯建農民公寓項目,是婺城區首個多村聯建農民公寓項目,由白龍橋鎮龍蟠、雅姜、讓長、后童、擇住鄰等5村按照現代住宅小區標準聯建,占地面積8畝,建筑面積1.4萬多平方米。既可解決龍蟠村無房戶、危房戶等的住房問題,又能通過商業用房招租給五個村帶來預計年均110萬元的持續性經濟收益。
提起項目建設的緣由,徐華新眼神中透出堅定。他說,這是村莊背水一戰奔共富的必然之舉。
2020年底,新一屆村兩委班子上任后,進行了一番細致調研。
當時的龍蟠村,已經十多年未建一幢新房,房屋老舊、住宅狹小,孩子長大后要成家立業,村民們想建新房的意愿日益迫切。再加上村莊布局零亂,基礎設施不完善,居住環境與新城區環境格格不入。
同時,守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周邊產業優勢和村莊建設老底,村里“等靠要”思想嚴重,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幾乎為零。
重重挑戰之下,轉機就在一瞬間。
彼時,正值新一輪村級組織換屆結束后,婺城區采取一系列措施,著力解決群眾“住房難”問題,并重新整合和集約使用土地資源,騰出土地發展商業等第三產業,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這是村莊發展的絕佳機遇,我們不能錯失良機!闭J準這一契機,徐華新帶著村兩委班子一頭扎進了五村聯建農民公寓項目里。
緊接著,約3300萬元的建設資金從何而來,成為擺在面前的第一個難題。除去四村每村30萬元的投資,還有3000多萬元的缺口。
俗話說,辦法總比困難多。有著在外經商18年經驗的徐華新,想到了銀行借貸、村民集資、項目合作等多種辦法。經過鍥而不舍地多方奔走,建設資金問題迎刃而解。
在項目政策處理過程中,村兩委班子成員挨家挨戶上門談規劃、講未來、聽心聲,用心傾聽群眾訴求,依法依規征遷,將心比心、以誠換誠,以奔跑的姿態,在短短一個多月,完成土地征遷。
項目攻堅不停歇,一環緊扣另一環。如今,經過大半年建設,三幢農民公寓拔地而起。
提起這個,龍蟠村村民無不伸出大拇指點贊。大家說,農民公寓從規劃到建設承載了村民們多年的安居夢,又能給五個村帶來經濟收益,讓共同富裕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生活,想想都覺得滋味美!
3
民生開出幸福花
站在幸福橋上,桐溪兩岸風光一覽無余。溪水潺潺漾碧波,河道寬闊魚歡躍,古樸的圍欄、錯落的石板面,述說著這座去年6月建成的新橋的幸福故事。
“之前的河道彎彎曲曲,每逢汛期水位漲得快,讓人看得心慌慌!贝鍕D聯主席楊紅娟指著筆直的河道,高興地告訴記者,新一屆村兩委上來后,對桐溪河道進行了整治,把河道拉直了,水位直接下降50多厘米。還新建了幸福橋,村民出行更加便利。
步入村文化禮堂,改造后的環境讓人耳目一新。充滿年代感的時代符號,匠心打造的心型笑臉墻,簡潔雅致的內部裝修,無不令人印象深刻!案脑旌,村文化禮堂多了一重身份,擔負起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責任!睏罴t娟翻開活動臺賬,實踐中心開展的活動琳瑯滿目,有理論宣講、防溺水宣傳、“春泥計劃”暑期班等,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助力村民奔向精神共富。
從村文化禮堂出發,穿過曲折的小巷,來到悠悠桐溪邊,一座紅色展陳館靜靜矗立,展示著龍蟠村的紅色文化,講述著虎踞南山的紅色“帶路人”徐文佩的故事。走進展陳館,革命戰爭年代的血雨腥風,一次次激烈的對日伏擊戰,似乎就在眼前。“建設展陳館,就是想把紅色文化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毙烊A新說,紅色文化也激勵著越來越多龍蟠人,走好共富之路。
近年來,龍蟠村圍繞宜居宜業,扎實推進民生實事,著力提升共同富裕內涵,讓村民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同時,通過集體研究、認真謀劃村級重點工作4項,包括涉及全村400多戶農戶的自來水管道改造和天然氣管道入戶安裝工程,切實解決村民的急難愁盼問題。“目前,工程已完成初步方案設計,下步將持續加強對接,確保按期施工!毙烊A新信心滿滿地說。
不但如此,龍蟠村還利用自身紅色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紅色文化+旅游發展”新模式,依托紅色文化展陳館、文化禮堂、幸福橋等載體,著力打造集黨課教育、黨史宣教、愛國主義教育、結對共建活動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特色主題教育陣地。
夕陽西下,晚霞映滿桐溪。黨建文化長廊里,龍蟠村的村民們依舊駐足觀看、嘖嘖點贊,那里有村里曬出的一張張共富“賬單”。
這些“賬單”,既曬出了黨的好政策,又曬出了全村上下齊心奔共富的底氣和干勁,更曬出了村民們滿滿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