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華日報記者 葉駿)日前,金職院實驗劇場燈光璀璨,婺城區第二十二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戲曲專場輪番上演“大片”。瑯琊鎮中心小學11位小演員呈現的原創婺劇小戲《白沙情》,讓在場評委及觀眾贊不絕口,最終獲得本次藝術展演一等獎的第一名——這對一所堅持多年婺劇普及的農村學校來說,既是一次完美綻放,也是一次充分肯定。
《白沙情》劇情分為三場:瑯琊白沙溪畔山清水秀,如詩如畫,一群翠衫姑娘歡快起舞,三位小記者到白沙溪采風,與當地孩子對話,了解白沙堰及盧文臺的故事;雕塑中的盧文臺被喚醒,回憶自己當年造堰的初衷和決心,“盧文臺”演唱,其他演員靜聽;小記者和當地小姑娘立志做一個像盧文臺那樣無私奉獻的人,用歌舞歌頌盧文臺。
白沙三十有六堰,春水平分夜漲流。每歲天禾無旱日,此鄉農事有余秋。2020年12月,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白沙老爺”、婺城“李冰”盧文臺進入更多人的視野。他外修生態、內修人文,將白沙溪兩岸荒原變良田,兩岸成富鄉,卻不居功不受賞。盧文臺的大愛、大德、大智、大勇之精神值得傳承,盧文臺的無私、無貪、無畏、無怨之美德令人敬重。
《白沙情》就是根據瑯琊白沙堰和造堰英雄盧文臺的故事創作的一部現代婺劇情景劇,結合舞蹈藝術、婺劇唱腔、婺劇音樂等元素原創而成。其間,遇到了婺劇唱腔如何更適合學生演繹、舞蹈與婺劇音樂如何更好融合出舞臺效果等問題,瑯琊小學校長梅映和鄭寅老師通過不斷搜集資料,參考專業人士的意見,將復雜的婺劇唱腔灘簧改為西皮轉緊都子唱腔形式,最終確定了適合學生表演的《白沙情》劇本。
白沙文化底蘊和盧文臺的精神內涵,已然成為瑯琊小學的精神坐標,潛移默化地影響全校師生,成為不可割舍的校園文化品質。排練過程中,每位孩子充分融入故事情節中,感悟盧文臺的精神世界。
長期致力于校園藝術普及的該校校長梅映表示,瑯琊小學是市區最早開展婺劇進校園的學校之一,也是農村學校中藝術教育扎實推進、效果明顯的佼佼者,希望瑯琊少年再接再厲,在成就自己的絢麗舞臺上與非遺攜手,共賞婺韻花開。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