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來,她幫助數千名孩子解決成長的煩惱,為上百名孕產婦緩解孕產焦慮,照亮幾百名困境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究竟是怎樣的一位公益志愿者,可以帶給身邊無數困境婦女兒童勇氣和希望?我想,她一定有春風般溫暖的笑容和柔和堅定的眼神,可以在逆境中給予人向上的力量。抱著這樣的好奇,記者在國網金華婺城供電分公司“問心”驛站心理工作室見到了張媛媛,腦海中的形象立刻與現實畫上了等號。隨著交流的深入,記者越發能感覺到這份平和背后的力量。
我想做一束光,照亮那些被遺忘的隱秘的角落
張媛媛用這句話來描述自己9年來所做的一切。談到緣何走上了公益志愿服務這條道路,還要從2012年說起。彼時,張媛媛還是國網金華婺城供電分公司的團支部書記,參與了單位組織的一次心理咨詢師培訓,拿到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書后,她便想著用自己所學去服務身邊的青年員工。
“當時單位的年輕同事經常會遇到難纏的客戶,因工作壓力過大來向我吐槽,甚至哭訴。”為了能夠幫助他們排解心中的負面情緒,張媛媛開始組織青年員工開展心靈讀書會、心理沙龍、心理資本提升營、陽光心靈進班組等活動。
一開始并沒有多少人參加,她秉著“哪怕只有一個人來也要辦下去”的念頭堅持了下來,靠著好口碑,活動越來越受歡迎,還以此為基礎形成了《“七彩陽光”行動助力青年幸福航行》項目,入選第二屆全國基層團建創新典型案例。
“我沒有什么雄心壯志,只是希望身邊的人都能幸福開心的生活,取得的榮譽是無心插柳的意外收獲。”張媛媛形容當時的自己有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而命運總是會眷顧有勇氣的人。“這一次的成功經驗給了我很大的信心,也讓我開始接觸到公益志愿服務領域,看到了很多很多需要我去幫助的人。”
2014年,張媛媛被邀請參加未成年少女關愛計劃,正式踏上了志愿服務的道路,從參與“春草”——殘疾青少年家庭身心康復項目、中小學生情緒疏導服務計劃,到主動發起“春蠶”孕中及產后媽媽心理疏導項目、“向陽花開”困境兒童心理援助計劃、“巡”護小候鳥——關愛鄉村留守兒童等多個志愿服務項目,她參與心理個案服務近千人次,組織開展的心理團體活動受益人群達5000余人,個人累計服務時數超過8000小時,收獲了越來越多的信任。
既是渡人,也是渡己
“阿姨,你可以每天都來陪我嗎?”張媛媛至今忘不了在一次陪護服務結束時,6歲的林凌(化名)對她說的話。孩子渴望的眼神直接觸碰到了她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2020年9月,張媛媛發起了“向陽花開”困境兒童心理援助項目,引導困境兒童走出失去雙親的陰影,建立健康心理,快樂成長。林凌是“向陽花開”項目里年齡最小的一個孩子,父親去世母親失聯,跟著奶奶一起生活。
“監護人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要幫助孩子走出困境,首先要引導監護人走出焦慮的情緒。”張媛媛在交談中了解到林凌奶奶將所有精力都傾注在孩子身上,對孩子要求比較嚴格,在林凌淘氣時就會打他,孩子比較恐懼焦慮。張媛媛便幫助她疏導不良情緒,學會愛自己多一點。
從沙盤和平時的溝通中,張媛媛感覺到林凌有極度的不安全感和對情感的依戀。“盡管現在看沒什么問題,還是想盡可能給孩子做一個系統的沙盤療愈。”公益創投項目中計劃對孩子的陪伴次數是4次,項目結束后,張媛媛繼續每周帶林凌做一次沙盤療愈,林凌內心漸漸有所放松,變得活潑了,也更愿意敞開自己的心扉。
“公益這條路一旦踏足就很難停下來,心中的那份責任感驅使著我想要扶孩子多走一段旅程,看到孩子開心的笑容,我就有了繼續下去的動力。”因為無法割舍對孩子的牽掛,也為了服務的連續性,張媛媛又申請了第二次的公益創投項目,還增加了對困境兒童監護人的心理關愛和引導。
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張媛媛帶領著一支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隊伍更加頻繁地走進偏遠山區,利用繪畫、OH卡牌、情緒卡牌等心理技術和心理游戲陪伴孤獨的困境兒童,累計提供一對一咨詢陪護超560人次。在他們的影響下,兩名厭學輟學在家的孩子重返校園,數名沉默孤僻的孩子開始主動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在多次走訪留守兒童和困難兒童的過程中,張媛媛發現孩子們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孤獨。要傾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陪伴孩子,靠她一個人甚至一支團隊的力量都是遠遠不夠的。張媛媛說,她計劃發動更多的志愿者參與到“向陽花開”項目,通過繪本閱讀等簡單的互動方式與孩子建立陪伴關系,用愛驅散困境兒童心中的陰霾,點亮新的希望。
路有荊棘、亦有繁花,而她一往無前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幫扶的需求各有不同。”面對親情缺失的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張媛媛也有自己的一套經驗。她和團隊成員開發了智慧分析兒童需求服務平臺,開展“巡”護小候鳥——智慧關愛鄉村留守兒童志愿服務項目,通過孩子自身情況測算出心理健康、生活環境、學習保障等六項指數評分,建立生活、心靈、德育360度全方位關愛賦能。
家住安地鎮東周村的小龔是“向陽花開”困境兒童關愛計劃的服務對象,爸爸身患殘疾,媽媽因病離世,患有眼疾的奶奶拉扯著小龔長大。一家人居住在老舊的泥土房子里,自40多年前房屋通電后,家里的電線就沒有再更換過,線路老化存在安全隱患。
通過智慧分析兒童需求服務平臺鏈接資源,去年7月,婺城供電分公司為小龔家的客廳重新布線,并為小龔安裝了嶄新的書桌書柜和臺燈,讓孩子能有一個舒適明亮的學習環境。目前,該平臺已累計為103名幫扶對象生成“幸福指數”及個性化幫扶方案,并鏈接社會資源為百余名困境留守兒童完成室內照明線路整改、書屋改造及房屋修繕。
縱觀張媛媛的志愿服務歷程,從關愛未成年少女,到孕產婦,最后到困境兒童,每次的服務對象也都跟她自己的生命歷程相關。每次當她自己面臨人生課題的時候,她也總能設身處地理解那部分弱勢群體。“如何愛自己便如何愛他人,像愛自己一樣愛他人。”張媛媛表示,公益是一種修行,既是渡人也是渡己,她所付出的一點一滴,都在豐富著自己人生的層次感和厚重感。
有時候,張媛媛會帶上自己的孩子一起去公益項目的集體活動,他們和困境兒童在一起玩得很高興。“做公益并沒有減少我對孩子的陪伴,我不想因為關愛困境兒童而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困境兒童’。”張媛媛說,自從走上公益的道路后,看見了人間的疾苦,發現家里或個人的那點問題都不是問題,不再計較誰付出多誰付出少,而是對家人的付出懷著一份感恩,現在家庭關系更加和諧圓融了,支持著她在公益道路上走得更加心無旁騖、淡定從容。
2022年,張媛媛又成立金華市婺城區小婺志愿服務中心,匯聚更多社會資源,將心理關愛服務源源不斷輻射到城市更多角落。“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認真對待,我只是在他們生命的某個旅程陪伴守護他們一陣子,希望能為他們帶去心靈的富足和圓滿。”這是她的初衷,也將是她一直走下去的力量和源泉。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