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馬曉芬)“那時候的‘雙搶’,‘看天吃飯’不是空話,中午不能出工,下雨不能曬谷。600多畝早稻,除了收割、耕田有農機代勞,其他曬谷、插秧、施肥、植保全靠人工,每天需要40多人干活,連續干一個多月才能完成。”8月26日,在觀摩全市農機事故應急處置演練活動時,婺城區種糧大戶盛桂有想起十年前的“雙搶”場景,感慨萬千。
“2012年后,基地每年增加農業機械。如今,水稻的育、耕、種、管、收、曬等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同樣600多畝早稻,‘雙搶’僅需要6人17天就能完成。”盛桂有說,早上還是地里的稻穗,中午就成了袋里的糧。大型收割機、無人植保機、糧食烘干機等設備都成了主角,人只起到輔助作用。今年,基地又投資350萬元建成了全自動智能化的糧食烘干、儲存中心,購買了新型無人植保機,種糧變得越來越輕松。
近年來,婺城區把農業“雙強”行動作為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制定了《金華市婺城區農業“雙強”行動布局專項規劃》等相關規劃,不斷夯實農業基礎設施,提升農作物機械化使用率,推廣水稻全程機械化作業。據了解,2023年,全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將達到73%,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將達到89%。
農業機械化,極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正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助推器”。不過,不少農機投入大,并不是所有農戶都負擔得起。婺城區一方面加大購置補貼力度,讓農民買得起;另一方面,積極探索推進社會化服務,解決一家一戶辦不了、辦起來不劃算的事,讓農民都能用上稱心農機。
目前,婺城區制定完成《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規劃布局方案(2022-2027)》,科學布點、輻射全域,總投資1.83億元,重點建設現代農事服務中心5個。其中,好樂耕農事服務中心是全省首批創建的省級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可提供育苗育秧、烘干加工和倉儲保鮮等11項服務功能,年服務能力達10萬畝。
“自運營以來,前來合作的農戶絡繹不絕!焙脴犯r事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戴美珍打開手機,向記者展示網上下單流程。在程序界面上,記者看到“農事服務預約”項目包括了從翻耕整地、育秧、機插秧到飛防、收割、烘干倉儲的稻谷耕種收全流程。她告訴記者,農忙時節,訂單一直在增加。以今年“雙搶”為例,僅稻谷烘干量完成近5000噸。
“現在,全區已發展農業服務專業戶、服務型農民合作社、服務型企業等農事服務組織80余家,建設農事服務、農產品儲藏保鮮、糧食烘干、高效植保等服務平臺30多個及高性能農機裝備200余臺!辨某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持續推進農業“雙強”行動,進一步扎實做好農機安全各項工作,打好農業高質量發展攻堅戰,為繪就婺城區農業發展“新豐景”作出努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