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困境兒童一對一咨詢陪護的日子,明天又該騰出時間去殘疾人之家看看老朋友了;前腳剛趁著開學季給孩子們送去愛心書桌,后腳又有學校發來了心理健康講座的邀請……這幾天,張媛媛忙得連軸轉,不是在做公益,就是在去做公益的路上。
張媛媛是國網金華婺城供電分公司職工,從2014年開始便一直專注于弱勢群體心理健康疏導和困境兒童幫扶,是很多孩子眼中的“愛心媽媽”。不久前,她剛剛獲評了“浙江好人”,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既是責任,也是動力,鞭笞著她不斷向前……
以“心”相伴 用愛點亮殘疾人“心燈”
“媛媛老師,你又來看我們了,我們可想你了!”“小花(化名),你不是最喜歡畫畫嗎,這是送給你的蠟筆。”近日,張媛媛再一次走進殘疾人之家,從2021年開始,她參加了婺城區殘聯組織的殘疾人之家心理關懷項目,每月一次、雷打不動地來看望這群特殊的朋友,彼此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殘疾人需要格外的關心與關注,而我之前并沒有接觸過這個群體,一開始內心多少有點恐慌,不確定是否真的能幫到他們。”為了更好地和殘疾人朋友溝通,張媛媛重新翻閱文獻,認真研究殘疾人的心理特點,學習新的心理技術,帶領他們做團體舞動心理游戲,開展心理個案達400余人次,拉近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
“經過慢慢接觸,我發現殘疾人朋友并沒有什么不同,大家都在很努力地生活,也更需要我力所能及地去帶給他們力量和快樂。”在團體舞動心理游戲中,小花的改變是讓張媛媛最意外,也是最驚喜的。“原先小花性格比較孤僻、不愛說話,自從我帶著大家一起舞動身心,她變得開朗了,會主動走到舞臺中央去展示自己,表達內心。”
每一次張媛媛的到來,除了教會殘疾人朋友一些調節自身情緒的小竅門和緩減心理壓力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為殘疾人之家帶來了歡聲笑語。過程中,她也收獲了殘疾人朋友滿滿的信任,每次心理輔導結束,大家都會依依不舍地跟她告別,并期待著她的下一次到來。
“看著大家一天天的細微變化,我深刻地感受到,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認真對待,而我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張媛媛說,殘疾人之家心理關懷項目她會堅持做下去,希望在一次次的心理疏導中,能讓他們建立起樂觀豁達、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更好地融入社會。
攜手“童”行 用心呵護七彩童年
“同學們,如果憤怒有顏色,你們認為會是什么顏色呢?”“當感到憤怒時,要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可以用打人罵人的方式,我們可以通過運動或者其他不傷害別人的方式去發泄……”這個開學季,張媛媛受邀走進了各中、小學,為青春期的孩子們帶去心理健康教育課,引導孩子正確疏導自己的情緒。
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張媛媛一直在做的,就是盡己所能去守護每一個孩子的童年。2020年,她便發起了“向陽花開”困境兒童心理援助項目,組建了一支有8名心理咨詢師的公益團隊,利用繪畫、OH卡牌、情緒卡牌等心理技術和心理游戲,為38名困境孩子開展了長達三年的心理陪伴,累計提供一對一咨詢陪護超560人次。
當發現由于幫扶信息不互通,幫扶資源造成重疊的問題后,她又和團隊開發了“巡”護小候鳥智慧分析兒童需求服務平臺,一鍵收集孩子們的信息,并智能分析孩子們的需求,用“派單”的形式精準對接幫扶項目。目前,該平臺已經記錄了103位孩子的信息和幫扶方案,完成“派單”215條。
“在進校園講課的過程中,我更加直觀地了解到學生們因學習、家庭等各方面原因,精神壓力普遍比較大,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容易做出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因此,張媛媛正在著手發起“知行合一”團體舞動心理輔導項目,引導學生們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對待學習和生活,在良好的人際環境中快樂成長。
公益之路,任重道遠。從一份初心到十年堅守,張媛媛早已把志愿服務當成了終身事業,可每每提及過往,她總說自己做的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并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殊不知,心理疏導本就是一場潤物細無聲的春雨,那些不知不覺間埋下的善意,早已在春雨的滋養下悄悄地開出了花兒。
(記者 張紅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