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戴翔)“金華斗牛確實非常精彩,看了之后我感覺自己牛氣沖天。”9月20日一早,市民章建聰來到位于婺城區雅畈鎮的汪家村,當天,該村300畝梯田稻浪在陽光下隨風起伏,滿目金黃,村民沿襲上千年的傳統,用斗牛、舞稻草龍、對山歌等傳統民俗歡慶豐收。
在一片稻田中央,兩頭黃牯牛四角相抵,奮力角斗,撞、頂、挑、掛等各種招式層出不窮。每輪戰罷,拆牛過程中操牛手與牛之間的斗智斗勇,更是引得場外觀眾驚嘆連連。據了解,金華斗牛號稱東方一絕,這樣精彩刺激的場面,每年豐收時節都會在雅畈如期上演。
“斗牛象征自強不息,堅韌不拔,正因為有這種精神,我們就慢慢把它作為一種風俗習慣傳下來,在豐收時或傳統節日里,我們斗斗牛,提提氣。”雅畈鎮斗牛協會副會長俞稚勇說,斗牛源于原始農耕生活,牛是奮發的圖騰,也是勤勞豐收的象征。
除了斗牛,舞稻草龍也獨具地方特色。一條條板凳,用稻草捆扎裝飾,節節相連,數十名兒童舞動著龍頭龍身,穿梭于稻田之間、田埂之上,在歡慶豐收之余,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我小的時候,也舞過稻草龍,現在的稻草龍比我們那時候要精致。”雅畈鎮華南村村民吳增琴帶著孩子,體驗了一把她兒時的樂趣。吳增琴說,小時候,大人們割稻,小孩就在一邊舞稻草龍。雖然說稻草龍外觀幾經更迭,但是傳承的寓意沒有變。
“我知道舞稻草龍是豐收的意思,但是豐收了也不能浪費糧食。”6歲的傅敬城舞完稻草龍,擦了擦豆大的汗珠,對他來說,豐收就是“鋤禾日當午,粒粒皆辛苦”。
“烏皮紅粬香米酒咯,千里飄香烏米飯咯”。在畬族群眾歌唱豐收的山歌聲中,村民們揮鐮收割、打谷脫粒,豐收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據了解,該處梯田是雅畈鎮依托政府全域土地整治項目打造的農產項目,同時也是“之江同心·八婺石榴紅”少數民族共富基地,今年首次種植就迎來豐收。
“糧食豐收是第一步,最終要讓糧食豐收來帶動鄉村旅游‘大豐收’。”婺城區雅畈鎮黨委書記劉煜之說,持續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才能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村閑散勞動力再就業,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
近年來,婺城區持續推進共富強村富民項目建設,在保證基本農業種植基礎上,充分挖掘農業生態、文化、社會等功能,釋放文旅融合更大的產業潛力,助力鄉村振興。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