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金華西南山區白沙溪源頭,總面積9549.82公頃,是浙江省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之一。
在多次野生動物考察后,婺城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邀請科考隊,對南山自然保護區的野生植物進行實地考察。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南山密林到底隱藏著多少神奇植物?每一種植物背后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不妨追隨科考隊員們的腳蹤,第一視角觀看植物新物種發現過程,共同感受神奇植物之旅,看看南山的詩與遠方!
記者馬曉芬通訊員莊前進董十一邱靖王崇彪
一
行走南山感受神奇植物之旅
植物科考,就是在大自然中尋寶,挖掘自然中那些被“忽略”的珍貴寶物,用相機將自然中一切珍稀、天然的美記錄和保存下來。
我的植物科考日記,就從南山的夏雨開始。
夏天,南山的雨,熱烈奔放,時不時從所住之處傾盆,大有鋪天蓋地之勢。暴雨過后,山林歸寂,一切似乎都安靜下來了。
在銀坑呆的這5天,心情隨著夏雨時而波瀾時而平靜,坐在溪口村小院里,極致的舒適,不時有種想遁世之感。
時隔一年,再次開始植物之旅,經歷從未經歷過的,與我而言,一切累都是感官的放松。
不論是雙莊塢杉木林下的電閃雷鳴,全身濕透感受大自然的親昵;還是沿著溪口后山的密林滑著下山后,感受到山泉水的清涼;亦是一路尋“天池”,蠟蓮繡球一路的清麗搖曳,吳茱萸果紅的那么不協調卻格外耀眼;尤其驚喜的是,意外于山頂濕地中尋覓到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莼菜。
走進銀坑的山林中,一切都是那么有趣,尋找有味道的植物,尋找正在開花的植物,尋找神秘的草木生靈。
銀坑的大山被保護得很好,能看見許多美好的植物與昆蟲,這些生命,往往不喜歡城市。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然而,世間事,知易行難,微渺如我,也只能盡己綿薄。
路雖短,卻也山一程、水一程、花柳一程。我們且歌且行,山水之間,皆難忘記,期待與銀坑的再會。
二
南山之麓植被天堂
轉眼,南山階段性科考進入最后一日,對我而言卻是最懊惱的一日。由于前一天在島上下坡時意外扭傷膝蓋,無法支撐科考徒步的強度,只能放棄和團隊一起完成“天池”調查任務。
唯一值得慶幸傷得是左膝蓋,還能開車。清晨把同伴們送到上山點,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情緒有些低落,為不能探秘南山核心高山濕地獨特的植物景觀充滿遺憾,更為不能和組員并肩作戰拖了后腿深感愧疚。
雖然選擇留守,但早晨出門時“植物人”調查的標配我也是帶得齊全,一樣沒落下,隊員們笑稱“這不像只是把大家送去上山點的樣子”。不管怎樣,每日出發的儀式感還是要有的,其實當時內心還留存著小小僥幸和幻想,萬一到了下車點,感覺舒服些了,扛一扛還是可以的?幻想終究是幻想,嘗試走了幾步依舊一瘸一拐。
可四天的調查并未盡興,轉身望著遠山嘆氣,也突然有了主意,“有車,可以代步。”我想,一路上,山路兩邊很多植物大家還未來得及調查。這事兒,可以做。
于是,我立刻上車,邊開邊觀察路兩邊的植物,遇到前幾日未調查到的便停下來拍照記錄,此時仿佛與隊員們同頻了,愧疚感也少了些許。
不過,由于腿腳不便,無法蹲下或踮腳尋找最好的角度記錄植物最美的一面,照片的質量也就打了折。
走走停停,也快到隊員們返回的時間,把車開回接駁處,不一會就看見大家的身影。遠遠看去,他們的腳步還是那么堅定有力,我想一定是收獲滿滿。
果不其然,走到車邊,大家滿臉的疲憊但又掩飾不住的興奮:“老師,上面的植被面貌和我們前幾天看見的不太一樣”;“上面有一片沼澤地,還挺危險的”;“上面有你喜歡的拂子茅和一片圓錐繡球互相映襯,太美啦”……聽著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我仿佛也置身于“天池”之旁,微風拂面,心曠神怡。
雖未去成,但也不那么失落了。因為,隊友們是帶著我的心意去的,那未觸及的“天池”已成為了心中的自由之地。
三
穿越時光遇見寶藏南山的芳華
南山階段性科考的第二天,經過短暫休整之后,我們在銀坑村周圍開展了第三次野外作業。
走在村間的小路上,這里充斥著恬靜悠然的生活氛圍,聽著路旁傳來叮咚的流水聲,就連酷暑的燥熱也消減了幾分,心中多了些輕松與平和。
這是一條留下了時光印記的線路,一路下來我們遇到了許多古樹名木,巨大的南方紅豆杉、被村民崇拜的神樹——榧樹、仿若雙生的古糙葉樹與古榧樹、枝干虬曲蒼勁的苦櫧等,這些都是樹齡超過200年的古樹。他們屹立于此,見證了四季的輪換,見證了紅色火種的延續,見證了村民生活的點點滴滴。
站在古樹下,我們的內心不由得對生命有了更多感悟。200年,世事滄桑巨變,但在古樹面前似乎恍如一瞬。他們用高聳入云的身姿、繁盛蒼翠的面貌,向我們無聲訴說著生命的堅強和偉岸。
在南山,除了穿越歲月的古樹,還有小巧玲瓏、溫婉可人的粟米草、鴨兒芹、地耳草、石胡荽、土人參等植物,讓我們心生歡喜與愉悅。
山林與云海見證了行程的結束,回頭看著那些古樹,他們會繼續扎根于此,繼續守望這里。盡管和他們比起來,我是如此渺小,但是我依然為自己能在有限的生命里見證他們的存在而感到榮幸。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