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舒婷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色彩。赤、橙、黃、綠、青、藍、紫……秀麗的山川河流與經典的人文故事匯入自然與文明的調色盤,為城市的肌理和脈絡填上不滅的生機。當你來到婺城,你會看到激情的赤色情懷,溫暖的橙色浪漫,蓬勃的綠色生命……
赤:心懷“赤”誠,弘揚雷鋒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同學們好,歡迎你們來這里參觀!”10月1日上午,環城小學四(1)班的同學們和不少市民來到金華雷鋒事跡(文化)館,手拿石榴的曹榮安對大家說:“如果把石榴比作國,里面的石榴籽就是一個個小家,我們就是家里的成員,在祖國的保護下,幸福生活。”
中秋、國慶假期里,來到金華雷鋒事跡(文化)館的人絡繹不絕,今年85歲的曹榮安依舊天天堅持來到館內與大家見面。“國慶期間我們館天天都會開門,我也很歡迎大家來參觀,和你們分享雷鋒的故事、我的故事。”40多年來,曹榮安堅持學雷鋒、做雷鋒,自己也將雷鋒精神和紅色基因在生活中踐行。
1961年,曹榮安入伍駐軍河北保定,身高1米78的他被選入禮炮營,在國慶前訓練了一個月。“1962年10月1日上午10點,我與戰友們打響了禮炮,晚上參加國慶大聯歡,參與禮炮營是我的光榮與驕傲。”曹榮安說,時至今日他仍清晰地記得那一天。“我是生在舊社會的貧苦孩子,長在紅旗下的幸運兒,黨培養我、改變我的一生,所以我時刻不忘保持共產黨員的本色。”曹榮安深情地回憶著曾經的歲月。
假期里,浙江師范大學、浙江交通技師學院等學校的學生們,來到金華雷鋒事跡(文化)館做過一日志愿者,曹榮安常常和孩子們分享自己的故事,和他們互動。
“曹爺爺覺得館內有沒有鎮館之寶”“您覺得什么是雷鋒精神”“曹爺爺,為什么這些字都是郵票貼的”……曹榮安一一解答他們的問題,同學們都覺得他是一個親切的爺爺。曹榮安說:“雷鋒精神和紅色基因都是需要傳承的,一代一代地傳承,是精神存在的證明與意義。”浙江師范大學的學生小施表示,深深敬佩曹爺爺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堅持打理雷鋒事跡館,他的故事也深深影響了自己。
在曹榮安看來,雷鋒精神是堅守信仰,是熱愛祖國,是服務人民,是平凡堅持。所以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堅持做好事、做小事,就是他一生的追求。在這個舉國歡慶的假期里,中秋節、國慶節、杭州第19屆亞運會,三喜同慶,曹榮安表示:“在我85歲的時候,還能做一次亞運會的火炬手,在更大的舞臺傳遞雷鋒精神,我感到滿足,為我們強盛的祖國驕傲、自豪,祝新中國74歲生日快樂!”
橙:又是一年秋意濃,婺州好時節
天氣漸涼,秋意漸濃。秋天的腳步近了,金秋時節,一秋光景,藏于一場雨、一些人、一方景……
秋天的“橙”是柿子、螃蟹的顏色。秋高氣爽,橙黃的柿子墜在枝頭。在婺城,不少院子里都種著柿子樹,寓意著“事事如意”,在中秋、國慶時,柿子更是秋日里特別的美味。一棵柿子樹滿足著人們的胃口,柿子餅、柿子蛋糕、柿子麻薯……大家將柿子制成各式各樣的美味。螃蟹也是婺城人中秋團圓飯不可或缺的美味。“一腹金相玉質,兩螯明月秋紅”,中秋品蟹的傳統由來已久,10月金秋,正是螃蟹最為肥美的時候,螃蟹蒸熟后的橙紅,象征著鴻運到來,滿載著人們對于秋天的美好期待。
秋天的“橙”是婺城風光的顏色。“秋天到了,天氣涼了。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10月,季節一個轉身,便與秋不期而遇。婺城不少地方的欒樹也開花了,黃色、粉色、橙紅色,鮮艷的欒樹花為秋日的婺城增添了一抹亮色,橙紅色的花朵在枝頭晃蕩著,一團團錦簇生姿,如簇簇煙火綻開,繽紛搖曳。秋日的婺城,處處開滿秋的花朵,鄉間飄滿豐收的喜悅,迎接著五湖四海的朋友們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秋天的“橙”是勞動者的顏色。10月初秋,天氣日漸涼爽,但烈日還沒有“休息”,戶外勞動者們,還頂著烈日辛勤勞作。建設項目的施工現場,建筑工人們揮灑汗水,工地各處都留下了橙色馬甲的身影;園林工人們也忙著為秋天提添一份色彩,一個個美麗的花圃在他們手下誕生;路邊,停車收費員正跑來跑去地打印停車條、收費,假期的他們格外忙碌,在道路兩側留下一抹抹“橙”……
秋天的“橙”是落日余暉的顏色。落日與天空撞了個滿懷,整片天空被染得橙紅,像云朵喝醉了酒,羞紅了臉,晝夜交替時的霞光,映照著人們喜悅的笑臉,橙光籠罩,車來車往,落日調皮地藏在充滿煙火氣的老樓之間。溫暖的“橙色”是夜幕來臨前,照亮人們歸途的璀璨色彩,是夕陽余暉下溫暖的港灣,浪漫而又神秘。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