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馬曉芬)日前,記者走進婺城區長山鄉農景山,一間間蛇房錯落分布在山坡上,每間房都有著良好的封閉性,四周自然環境清幽。“基地建有30間藥用蛇房,養殖有大、中蛇4.6萬條,剛孵化不久的小蛇2.8萬條,品種包括蘄蛇、銀環蛇、烏梢蛇等。”金華市大宸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家飛告訴記者,藥用蛇是珍貴的中醫藥藥材,市場前景廣闊。這幾年他傾盡力量投入養殖,就是想把藥用蛇這“一味藥”做好。
說起蛇,不少人會不寒而栗,可金華市大宸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卻獨辟蹊徑,專業從事可溯源性藥用特種養殖及藥用植物開發,致力于變革特種養殖模式,傾力打造智慧化藥用蛇等特色養殖項目。2021年成立至今,企業已建成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新、設施最齊全的藥用特種養殖基地,成為全省藥用蛇智慧化規模養殖標桿企業。
“基地最大的特點是數字化、溯源化、規范化的藥用蛇養殖體系。”在陳家飛的指引下,記者在總控室里看到,一張智慧化數字大屏清晰地顯示著每間蛇房的溫濕度、藥用蛇的活躍度和存欄量,并實時采集著從育種、孵化等源頭開始的藥用蛇的各種數據。他說:“安裝了這套數字系統,就能第一時間掌握藥用蛇的生活情況,確保它們‘身心健康’。”
藥用蛇養殖,技術規范是關鍵。企業在成立之初,就錨定了國家對中藥管理的最高標準,對藥用蛇養殖過程中的衛生安全、環境保護、產品質量等方面建立全流程控制標準,并探索建立藥用蛇養殖技術標準規范,推動藥用蛇養殖業高質量發展。“從蛇蛋到成蛇,單輪生長需要2年左右,一名專業養殖員成長也需要這個周期。”陳家飛介紹,早期養殖員培養是個難題,現在有了技術規范,養殖員只要嚴格按照規范操作就行,最早一批養殖員都已經成長為專業師傅了。
行走在農景山基地,只見綠植蔥蘢、環境靜謐,仿野外養殖區、標準化養殖數字采集區、蛇類博物館、中藥展陳館、中藥實驗室等功能區域劃分明晰、一目了然。“目前,包含加工中心、倉儲中心以及養殖區擴建在內的項目二期,已經進入收尾階段。”陳家飛向記者透露,接下來,基地形象改造、中藥產業展示園以及終端生產線等項目將于明年啟動,為從藥用蛇類產品粗加工向標準化生產升級搭建平臺。
談起與中醫藥結緣,陳家飛臉上露出自豪的表情。他是磐安人,家里世代與中草藥種植打交道。濃厚的氛圍,也在他心里埋下“發展中醫藥產業”的種子。后來,他因機緣來到婺城發展。四年前,他又抓住藥用蛇產業的發展契機,走上藥用蛇養殖道路。兩年前,他以5G智慧養殖體系為目標,成立金華市大宸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智慧化養殖之路越走越堅實。如今,他已深耕藥材供應及種植養殖研究16年。
“中醫藥是國之瑰寶。近年來,得益于黨和國家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動,中醫藥行業迎來了發展的好時機。”陳家飛說,在這個大背景下,企業搶抓機遇、趁勢而上,現在已與廣藥集團、上藥集團和華潤醫藥等知名藥企保持優質藥用蛇供應戰略合作,深度合作伙伴遍布15個省90家公司。去年,企業銷售額達1.3億元,今年預計近1.6億元,到2025年計劃實現3億元。
“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金華考察調研,很關注鄉村產業振興發展,給我們莫大的激勵和鼓舞。”采訪的最后,陳家飛表示渾身充滿干勁,接下來要在智慧養殖和產品提升上繼續努力,向高精尖方向發展,把產業繼續做大做強,助推鄉村振興、共同富裕。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