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春風又綠白沙畔,古村新昌換新顏。一脈白沙溪水奔騰而下,訴說著古今歲月,也講述著古村蝶變的歷史。岸邊游人如織,將這春風與美景一一采擷。
婺城區白龍橋鎮新昌橋村傍山聳立,上有洞山,下有玉嶺。根據記載,新昌橋村有著600多年的歷史。而家門口的這條白沙溪,恰是新昌橋人世世代代依之繁衍生息的源頭。
2020年12月,婺城區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申報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婺城的母親河從此進入國際視野。在新昌橋村,三座古堰遺跡殘存,新昌橋人之于一脈白沙水的熱愛卻亙古不變。如今,村里還流傳著許許多多有關白沙老爺治水的傳說。白沙淵淵水不絕,文化傳承永不斷。
歷經戰亂風雨,新昌橋現存的古民居并不多,“徐氏宗祠”就是古建筑遺存中的代表,具有較高的文物保護價值和文化內涵。目前,“徐氏宗祠”保存完好,它的建筑規模宏大,柱梁粗碩罕見。80年前,這還是一個學堂,1957年前后,改為了糧庫,多年后,又辦回了小學,后來又給閑置下來。如今的徐氏宗祠屋頂都已翻新,成了村老年人活動中心。
近年來,婺城區政府主導,啟動“南山漫道”美麗鄉村精品線建設。項目由婺城區城投集團承建,范圍涉及新昌橋村、盧家村、長山二村、石道畈村及望山新村,新昌橋村主入口成為重要打造節點。白沙溪畔草木茂密,一行綠道沿溪而走,村口創意標識、鄉愁記憶館前三十六堰圖、古橋下燈光噴泉秀……儼然移步換景,美不勝收。緊跟著,“南山漫道”文旅經濟運營隨之啟動。婺城區在新昌橋村進一步探索“7+X”模式,由村集體與婺城區城投集團合資成立婺城區昌橋文旅發展有限公司,主導新昌橋文旅經濟運營,接納村民入股分紅,在運營早期,充分發揮黨員帶頭作用,部分黨員率先投放燒烤、冷飲、大排檔等夜經濟主流業態,配合濱水景觀留住客源,拉動消費。
這樣的鄉創模式也給村民帶來了利好。新昌橋的旅游產業帶動周邊百姓在家門口踏上了致富路。
目前,新昌橋村以“白沙隱宿文化村”為主題持續發展。前期的主要文化主題及業態有白沙古堰、太醫養生文化館、婺州窯遺址館、崔氏染坊、金華古酒文化館、區級非遺項目的竹木雕刻、根據杜太醫文化籌建杜太醫牌樓、鄉村民謠酒吧等。此外,新昌橋村還將區域內豐富的非遺資源和旅游產業有機融合,致力于文旅興農,導流客源,開展了尋訪明清古建筑、民俗古風手工藝術品等活動。
(記者 張苑)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