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經線,一條條緯線,密織成一個個網格;一位位居民、一條條街巷,變成了網格中的點、線、面。基層社會治理,網格是最小的細胞。而這個細胞的守護者,是一群平凡的網格員,他們用日復一日的辛勤勞動,繪就百姓安居樂業的幸福圖景。
3月12日,記者來到婺城區城中街道明月樓社區時,社區網格員孫鑫澤正穿著紅馬甲、拿著網格走訪日記整裝待發,“帶你去我的網格轉轉吧!泵鎸τ浾撸瑢O鑫澤發出邀請。
跟隨著孫鑫澤的腳步,記者不知不覺間便穿行過一條又一條小巷,一路上來來往往的許多陌生面孔也在孫鑫澤一聲聲熱情的招呼中頃刻間便有了具象。“剛剛那兩位是張方燦夫婦倆,他倆幾乎每天都會來社區的活動中心打乒乓球,那球技可不得了!”“住在這戶的是羅阿姨,是個十足的‘熱心腸’,平日里社區大大小小的工作都離不開她的幫忙。”“孫奶奶常年臥床,又患有慢性疾病,我們得定期上門了解她的身體情況。”一說到整日里打交道的社區居民們,孫鑫澤霎時間打開了話匣子,不斷分享著他與居民之間的點滴故事,語氣里洋溢著欣慰與自豪。
翻開孫鑫澤的網格走訪日記,上面滿滿記載了為居民排憂解難的大小事:“3月6日,居民反映污水井蓋滿溢,經排查后暫無異常;3月8日,居民反映樓道燈泡壞了,已對接師傅維修;3月12日,已為臥床居民聯系好理發師上門理發……”翻過紙張的一頁頁,記者對日常網格工作也有了更深的了解:這張“網”,兜住的是居民身邊的眾多瑣碎小事;這“格”子,記錄的則是百姓的急難愁盼。
“我在這里住了幾十年了,很多時候,我所在的網格就是我的另一個家!辈粩嘁娮C著網格里的變化,居民汪秋菊很是開心,她告訴記者,自己早就融入了網格這個大集體。平日里,一遇到需要協調的問題,她便會主動聯系社區,每次都能得到社區的及時回應。多數時候,汪秋菊自己也會主動“請纓”,助力社區大大小小工作的開展,不斷發揮自己的余熱。“都是一家人,只要有需要,我就隨叫隨到!彼f。
據明月樓社區黨委書記藍金玉介紹,社區老年居民占比較高,光是60歲以上的老人就超過2000名。如何更好地服務老年群體,增加老年居民生活的便利度與幸福感成為社區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區,明月樓社區堅持把網格化管理作為推進小區治理創新的著力點和突破口,通過設置61個微網格,組織社區網格員、居民骨干、離退休干部、在職黨員共同參與網格化服務管理,并建立起微信微網格群,全天候回應居民所求,力求實現治理單元最小化、服務效能最大化,持續推動社區治理工作提質增效。
【后記】“網格”連群眾,“服務”聚民心。一個個基層網格在城市中看似微小,可對于居民們來說,卻是街頭巷尾最暖心的存在。小網格能推動大治理,更能兜起大幸福,在婺城,還有許多基層網格員,他們用真情和汗水“網”起民生大小事,用心讓幸福滿“格”,不斷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厘米”。
(記者 劉檬檬)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