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馬曉芬)“肥料稀釋比例不對,容易燒壞根;排水口高,會造成排水不暢。”“五一”假期里,婺城區新農人夏紅勇來到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實驗農場,與學弟學妹們切磋“紅美人”柑橘種植技術。他一邊查看“紅美人”長勢,一邊如此開方。
夏紅勇在蔣堂鎮許里村種植了100余畝柑橘,包括80多畝“紅美人”、20多畝沃柑、“黃美人”、“玉公子”等優質柑橘品種。多年與柑橘打交道,他練就一門種植好手藝。這不,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實驗農場里出了問題,就想到了他。他二話沒說,把經驗一股腦兒進行了分享。
除了掌握好技術,這幾年夏紅勇還著重探索智慧農業,實現了一部手機就可對農場實施全程管理。
步入他的農場,顯示屏十分醒目,一幅幅實時動態圖可以清楚了解果樹生長現狀,園區內隨處可見攝像頭、傳感器以及各類先進的物聯網設備,實現了環境數字化監測、水肥藥一體化管控、大棚設施智能化控制。
自然環境是柑橘生長發育的關鍵因素。“以溫度為例,溫度太高,柑橘要受旱;溫度太低,又易生凍害。”夏紅勇告訴記者,有了智慧農業系統,就能隨時了解柑橘的生長環境,包括溫度、濕度、風向、二氧化碳、蟲情等數據都能實時掌握,相當于安裝了小型“氣象站”。
值得一提的是,農場還建有外遮陰網與自動感應器。當大棚內溫度過高時,外遮陰網就能自動打開;平時,外遮陰網折疊于棚頂。“這種自動感知、自動啟動,相當便利。”他說。
同時,農場的硬件也在逐年更迭中,先后建起300立方米冷庫、800平方米分選包裝車間和產品展廳,改造池塘,實施生產道路硬化,進一步滿足現代化農場建設需求。
一路走來,柑橘種植有艱辛,更有收獲。手握種植技術、智慧農業的“金鑰匙”,夏紅勇種柑橘越種越有信心。他也成為婺城區新農人的一個縮影。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婺城區深入貫徹浙江省委關于全面加強“三支隊伍”建設戰略部署,積極引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所需人才,加快打造高質量人才隊伍助力鄉村振興,讓新農人植根于農村、創業于農村、成功于農村,為傳統農業的轉型注入了新元素與新活力。
截至目前,婺城先后引育涉農人才730余名,2023年培育農創客171名,實施涉農項目57個,總投資31.4億元,先后獲評第四批國家級農村產業發展示范園等12項國家級榮譽,農業“雙強”行動成績突出集體等32項省級榮譽。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