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粉房子
春日假期,金華山小冰島每天游客2000多人,云遮霧罩,仙氣飄飄,湖邊打卡的年輕人一撥接一撥。 “這個有意思,我們中年人也喜歡。”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領導調研雙龍創5A級工作時,對這一利用礦坑地貌打造的綠色旅游新興業態表示驚喜。
大白熊、小冰島、趣野集……一群懂旅游、善服務的80后、90后甚至00后,向山而行在青山綠水間創業,營造深受游客尤其是年輕人熱捧的體驗場景,使得金華山業態更豐富、更時尚。
年輕人的旅游觀正在悄悄發生變化,他們更關注旅游目的地是否和自己有情感連結,這種新要求催生了業態的多元化發展。以年輕人吸引年輕人、以新業態留住年輕人,正在成為金華山點亮文旅市場的重要引擎。
理念向新發掘情緒價值
春天的金華山萬物生發,在鹿女湖畔開民宿的90后方夢凱說,在這里生活非常幸福,很接地氣,陽光很足。她以前在北京工作,卻一直想“逃離城市”,到山里來看看樹,看看花心情就會非常好。如今,來金華山感受這樣的“鄉村慢生活”讓年輕人很上頭。
他們會為了一個很小的細節,專門過來一趟,說走就走,根本不提前做攻略。方夢凱在抖音上發了一個窗外的雪景視頻,有個小伙看到后留言問“在哪里”,結果第二天就從廣東趕來了。她說,金華山今年下了三場雪,每場雪都有為它而來的遠方客人。
“穿過一個隧道,眼前那種恍若世界盡頭的場景讓我很震撼”,來金華山之前,蘇立豪去過很多地方,“但就是這里承載了我們想要表達的一種理念”。蘇立豪和伙伴們喜歡“比較特別”的地方,做和精神升級有關的空間、業態,一直在尋找一個能做一些天花板比較高事情的地方。
小冰島在霧天、陰天時有一種仙氣飄飄的感覺,巖石變成黑色,整體空間有一種靜謐感。他們覺得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大家能感受自然,跟自然建立連接。
這屆年輕人講究回歸自然,更喜歡探索本真的東西。在杭州,蘇立豪從央企出來,帶領團隊做電商,對流量的感知力很強。他覺得小冰島場域有自己的屬性,貼合年輕人喜愛的東西,這是其他地方沒有的。蘇立豪為此取了個slogan,叫“抵達向往之境”。
在市區從事創意產業的趙樂曦,先后策劃了“我在金華山有棵樹”等項目。她說,金華山開放地擁抱年輕人的需求和熱情,其實每個年齡段都向往山水間,因為城市壓力大太卷了。
鹿女湖畔,婺城籍青年歌手高山彈著吉他低吟淺唱,“北山后海”的氛圍即視感滿滿。綠沁藍中白,靜在心序中,他第一次到鹿女湖就被秀美的風光深深迷住了,感覺受到仙山的召喚。高山在杭州有自己的樂隊,5月到10月,他要用“鹿女湖之夜”為仙山放歌。
旅行是一個安放身心的過程。如果你的需求不止體驗慢生活,還有悟道修行,金華山一樣可以滿足。設在黃大仙祖宮的老子學院,進修者一批又一批。這些學員都是中青年,基本上都來自一線城市。趙樂曦分析,消費能力強的中青年甚至銀發群體,需要年輕人引導新潮玩法。
玩法向新讓流量成留量
文旅業是當今最“卷”的行業之一。如何讓“流量”成“留量”,網紅變長紅,需要策劃高手和運營奇才,打造出更多“流量不流失,新潮不退潮”的爆款。
“喜樂”是個金華本地的創意團隊,在杭州做了很多商業和文旅項目,如運河三街的開發、浙博的文創系列。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服務金華山,做視覺輸出,還給金華山設計了雙龍福袋,他們準備在鹿田運營一個項目。
用商業的思維去做文旅的項目,是他們的優勢之一。現在年輕人往往沖著情緒價值來消費,“喜樂”把真實的場景,通過小紅書、抖音新媒體,用新的方式傳遞給年輕人,讓他們感受到山林的召喚和吸引。
成都人駱良鋒,是個“老酒店”,做過10多年的戶外,帶過不少明星項目,去年來到金華山頂,運營大白熊森林露營基地。這段時間,他忙著跑市場,高校的學生會、市區的瑜伽培訓機構等。金華山上,無論是水、空氣質量還是舒適度,都非常適合露營。駱良鋒帶隊走千年古佛徒步路線、指導星空探秘,給住店客人提供特色課程,讓游客動手又動腦,充分滿足個性化需求。
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森林露營基地,引進了擁有百年歷史的丹麥戶外品牌“大白熊”,今年新開放了網陣攀林等戶外運動項目,引得年輕人勇敢嘗試,溜滑索、越障礙、過獨木橋……體驗過的人一個個直呼過癮。有的年輕父母本是帶著孩子來看看,結果走進空調設施一應俱全、散發著低調高級感的白色帳篷,孩子們趴在床上就不肯走了。
經營小冰島的蘇立豪,比較喜歡戶外、跳傘、滑雪。來到金華山后,他們發現了“九龍礦坑”,雙龍管委會將這里改造提升變“廢”為“寶”,蘇立豪接手后打造了25米深的國際標準化國家潛水基地、室外大草坪、藝術美學空間、輕奢露營住宿綜合體、文創咖啡茶飲,后續還將建設石村商業區、大地藝術裝置等業態,增加星空探秘等項目,引入非遺匠人文化,形成移步換景、全場景無死角的審美體驗基地。
為小冰島做設計的“無名營造社”,是國內木結構方面的一流團隊,曾獲AMP美國建筑大師獎。他們做舊如舊,讓小冰島過去跟現在有一個連接,希望游客除了享受從隧道穿越到世外桃源的感覺,通過這個平臺了解金華山的文化。自2024年2月試運營以來,在高德地圖、抖音、大眾點評上已經霸榜全網熱搜兩個多月,網絡點擊量超1.7億,累計接待游客數量5.3萬人次,其中,90%為金華市域外,主要來自杭州、上海、寧波、江蘇等地,90%以上為35歲以下的年輕人。
來到七竅玲瓏的金華山,蘇立豪對溶洞游開發也有自己的想法:“溶洞也需要一個概念,需要有一個故事去講,需要一個探索的感覺。來到溶洞,通過一些線索,挖掘到這個地方的文化,這可能是他們想要了解的東西。你不知道這種洞對現在的年輕人吸引力有多強,他們可是會私下組團的。”
桃源洞新團隊,結合視覺傳達特長對桃源洞區域整體包裝,裸眼3D技術讓洞中景象如夢如幻,洞口的老舊中式建筑用治愈的多巴胺色系進行了爆改,“粉房子”將成為景區“上山喝茶去”的首選地。
與“上山喝茶去”主理人周偉一樣,運營蓮花觀景臺的劉丹青,也是中國美院的高材生。海拔818米的蓮花觀景臺依山襟野,是最佳城市夜景觀賞地之一。劉丹青要以“擁抱自然”為理念,重塑空間美學,通過建筑與自然的巧妙融合,充分放大自然風貌優勢,在觀景臺中央打造一面巨大的天空之鏡,位于其上,讓人仿佛置身云端仙境。
熱情如昨把最好的東西展現給客戶
新時代年輕人在創造屬于自己的旅行文化。除了最大限度地向游客釋放善意,更要在“拼”的同時,多一些耐心、從容和智慧,只有靜水深流,一個地方的旅游業才會健康可持續發展。
金華山從來都是熱情好客的。讀過徐霞客《浙游日記》就會發現,淳樸的樵夫、鹿田的僧人、洞前的老嫗都熱情地招待了這位遠方的客人。來到金華山創業的年輕人,繼承了仙山的優良傳統。
“你這里體驗感非常好,細節很獨特很用心。”近日,方夢凱收到這樣一條住客評論時既欣慰又自信,“這里的每一樣東西都自己嘗試過,每一個房間都試住過,發現不合理的地方就會修改。”她家“五一”假期的房源,在3月份就被預訂滿了。
方夢凱按照自己喜歡的調性,把最喜歡的東西放到民宿里。為了在院子里一個能烤正宗意式比薩餅的爐子,她花了12萬元。如果桌上那盆花不在,對那位因為這盆花而來的客戶會有虧欠感。“一個陌生的客人來到你這個地方,一定會感受到這個地方的能量場,如果他覺得安心舒適,那就對了。”她說。有一個客戶,每年都要來好幾次,從女兒三歲開始來,現在孩子上小學二年級了。
“把最好的東西展現給客戶”,在金華山頂創業的駱良鋒也是這樣,露營基地剛改造時交通不暢,就自己開車接送客人,他對客人說,“只要到了金華市區,交通費算我的”。
“有絕佳的自然稟賦、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堅信金華山會越來越好。”羅店鎮老區公所歷經3個月改造,華麗變身為“趣野集”創意人才公社,主理人80后施界有理念、懂經營,更是一個追夢人,他有一個愿景:讓羅店的街巷跟三山五岳入口的鎮街一樣人頭攢動起來。羅店八一街上,這兩個月咖啡廳、面館多了好幾家,街坊鄰居也在期盼,這個小伙子能帶火他們的店鋪。以才引才,今年施界已經為羅店牽線引進好幾家文創企業。繼“趣野集”后,他再次與金華山合作,負責運營雙龍溪峽谷的云中溪露營基地,為了在“五一”前投入使用,他每天在工地盯細節、抓質量。
和他一樣,運營蓮花觀景臺項目的劉丹青,天天山上山下來回跑,磨方案、抓提升。
錨定“高水平打造中國文化名山,高品質建設國際化休閑旅游目的地,助力金華高質量發展”總目標,金華山建平臺、出政策、優服務“筑巢引鳳”,兩年來,已引進近20個新運營團隊及一批創新型人才。以“人才興山”理念,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加強“三支隊伍”建設的重要部署精神,不斷拓展產業鏈、服務鏈,打造“仙的金華山,妙意自然來”文旅消費新場景。
聚焦“能力強、效率高、作風實”,建強高素質干部隊伍和勞動者隊伍,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水電配套、停車問題……想游客之所想、慮人才之將慮、謀企業之未謀,金華山的“成長式”服務讓新業主們獲得感滿滿。
“金華山是開明的,可以接受一些新的玩法和場景。金華山的年輕主理人已經形成一個正向的社群,大家都在生產各自的內容,互相學習互相助力,凝聚力很好。”趙樂曦充滿期待。
來源:金華日報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