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曉芬、部分圖片余凌智
夏日里,在金華市永圣食品有限公司的上空,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咸香味。走進企業的控溫控濕生產車間,一排排發酵架上掛滿了火腿。“火腿剛送進車間時,車間溫度在3至7攝氏度之間,之后會隨著發酵情況,逐步調整升溫,確保火腿的品質。”企業負責人滕維洪介紹,像這樣的標準車間,可以更好地控制溫度、濕度、鹽分,每年可生產優質火腿幾十萬條。
金華市永圣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婺城區瑯琊鎮瑯琊滕村,深耕火腿行業20多年。而滕維洪與火腿行業打交道,已達30多年。一條金華火腿,穿越歷史長河,在匠心傳承中別具風味,在守正創新中煥發新生。
1 、機緣巧合識火腿
凌晨兩三點,戶外還漆黑一片,滕維洪趁著夜色起床了。調好五香料,洗凈豬頭,一齊放進鐵鍋,燒上柴火鹵。慢慢地,鐵鍋里氤氳出香味。一個半鐘頭后,豬頭肉鹵得酥爛,香味濃郁。趁著熱氣,他將肉盛進兩只筐,架在自行車上,走街串巷去了。
那一年,滕維洪17歲。在家人的支持下,從周邊縣市及市區的小碼頭等地,買來新鮮豬頭,自己鹵、自己賣,從中找到人生的第一份營生。
起早貪黑一年后,經旁人點撥,他第一次接觸到豬腿生意。從本地塔石、沙畈等鄉鎮批發豬腿,賣到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后來,又把豬腿原料賣到工廠,用來加工金華火腿。
初見火腿制作場景,老師傅像對待藝術品一樣,精心挑選原料,一絲不茍地修胚,細致入微地上鹽……匠心打造一只只金華火腿。這深深地感染了滕維洪。每次送原料,他都抓住機會觀摩與請教。春去秋來,老師傅瞅著這個勤懇認真的小伙子,決定帶他學習火腿制作技術。
這一學,就一發不可收。如今,滕維洪早已從一位火腿制作的“門外漢”,成長為火腿行業的高級技師。
2、匠心傳承做火腿
盛夏七月,三樓的發酵間散發出醇香。經過9個月時間的運作,去年立冬時投料的火腿,已然呈現出皮薄黃亮、肉色似火的狀態,大有“珊瑚同肉軟,琥珀并脂明”的境界。“再過一個月,這些火腿就可以下架了。”滕維洪介紹。
金華火腿是我國腌臘肉制品中的精品,以鮮艷的色澤、獨特的芳香、誘人的風味、美觀的外形,即色、香、味、形“四絕”而聞名天下。
金華四季分明的亞熱帶氣候和獨特的地理環境,為金華火腿的腌制發酵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金華市永圣食品有限公司所在的婺城區瑯琊鎮,坐擁素有金華人民的“大水缸”之稱的金蘭水庫,為生產金華火腿提供了優質的水源條件。除了獨特的環境條件,別具一格的火腿腌制技藝尤其重要。
對于火腿的制作工藝和流程,滕維洪早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每年立冬將至,企業就進入腌制忙碌時期。“選用制作火腿的豬腿要爪白、腳直,腿形完好,經過低溫腌制、中溫脫水、高溫發酵等重要階段,入伏后才最終出香成熟。”他告訴記者,要想制作出一只合格的金華火腿,需經過上鹽、洗曬、整形、發酵、下架、堆疊等多道工序,和四季交替的洗禮,歷時10個月左右。
“其中,修胚、上鹽、洗曬、整形、聞香則是決定火腿品質的最重要的五道工序。”滕維洪介紹。
修胚是指將豬腿表面修整光潔,并將豬腿修成“竹葉形”;上鹽是指往豬腿上擦鹽,要做到“因腿而異”和“因溫濕而異”;洗曬是指將上過鹽的咸豬腿清洗晾曬,為自然發酵創造條件;整形是指將火腿上多余的皮肉削去,以保證火腿外形的美觀;聞香是指用特制竹簽插入火腿的特定部位,然后迅速拔出,通過聞味道來判斷火腿的質量和品級。
時間在靜謐中流逝,一只只攜帶著時間秘密的金華火腿,傳承著傳統美食的精髓,走下架子,走向四方。腌制成的金華火腿瘦肉呈玫瑰紅色,肥肉晶瑩透亮,肥而不膩,口味鮮美,成為無數人舌尖上的“寵兒”。
3、邂逅電商贏商機
瑯峰山蒼翠,白沙溪潺潺,綠水青山間,隱藏著一座火腿制作工廠。搭乘數字經濟的東風,這里吸引了南來北往的客商匯聚,只為了一睹千年火腿的“芳容”。
“工藝、質量、規模、服務、體系、優勢,這些是客戶實地考察想了解的內容。”剛接待完來自北京的客戶,滕維洪的女婿樓汪聰又忙著接待新一撥來自江蘇的客戶。
在數字經濟大背景下,電商成為連接城鄉經濟、促進農村發展的重要橋梁。傳承千年的金華火腿,如何借機破圈、借梯登高,不僅是火腿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也是迫切需要回答的時代之問。
滕維洪的女兒滕楚雯在溫州醫科大學學習時,遇到已經“觸網”一年的樓汪聰。滕楚雯與滕維洪提供高質量的火腿,樓汪聰帶來新的銷路,雙方“一拍即合”,于2014年10月開了金華火腿天貓店。短短幾個月,金華火腿的銷售額就在天貓同類排行中排到第五。也因電商,滕楚雯與樓汪聰收獲美好姻緣。
嘗到互聯網甜頭后,夫妻倆又先后入駐京東、拼多多等平臺開設旗艦店,產品熱銷全國各地。“‘觸網’后,火腿銷售量成倍增長,為擴大產能,工人從原來的十來人增加到七八十人。”滕楚雯介紹,最為重要的是,金華火腿的影響力覆蓋面更廣了,從南至北,全國各地都有了金華火腿的“粉絲”。
每到傳統佳節,夫妻倆還會通過短視頻、直播帶貨等形式,講述金華火腿的故事,做活節日經濟。“春節時,更是四個主播齊上陣,營造濃厚節日氛圍。”樓汪聰介紹。
如今,金華市永圣食品有限公司已“觸網”十年,完成了從家庭小作坊到初具規模的火腿企業的華麗蛻變。“十年來,銷售量在上升,競爭也更激烈。”樓汪聰認為,大道至簡,只要堅守品質、保持優勢,數字經濟的賽道上仍大有可為。
4、產業升級創未來
一只正宗古法制作的金華火腿,需要歷經40多道工序,歷時約10個月。難怪清朝詩人袁枚曾說:“三年出得了一個狀元,三年出不了一只好火腿。”
如此漫長的生產周期,再加上受自然條件影響大,火腿的大規模生產成為難題。滕維洪引進了現代化生產設備,建設了控溫控濕生產車間,實現了溫度控制、濕度控制、發酵時長等環節精準化和數字化,提升了企業生產能力。
“同時,為適應現代人對健康的需求,我們也對傳統腌制技藝進行改良,比如上鹽過程中,在確保腿胚吸收恰到好處鹽量的同時,也適當降低了鹽的含量。”他介紹,但是,無論怎么改良,金華火腿腌制技藝的核心工藝不變。這是匠心傳承的根本。
一方產業帶動一方人。金華火腿制作涉及工序繁多,每道工序都能為當地人提供家門口的就業崗位。滕維洪說,有些工人已經跟著他干了二三十年了,他有責任把企業辦下去,讓金華火腿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