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中大地,有一朵藝術奇葩,歷經數百年風雨洗禮,依舊綻放璀璨光芒,它就是婺劇。婺劇,俗稱金華戲,含六種聲腔,因金華古稱婺州而得名。婺劇不僅是浙江省第二大劇種,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明珠。
婺劇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其形成與發展融合了高腔、昆腔、亂彈、徽戲、灘簧、時調等六種聲腔。六種聲腔兼收并蓄,使得婺劇劇目豐富多樣,曲牌數以百計,被專家學者譽為“明清戲曲文化博物館”。
20世紀50年代,是婺劇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老一輩藝術家的辛勤耕耘下,以鄭蘭香、吳光煜為代表的新一代婺劇人迅速崛起,他們不僅繼承了傳統技藝的精髓,更勇于革新,將時代精神融入婺劇藝術之中,使這一古老劇種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婺劇從農村草臺走向城市劇場,成為廣大觀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實現了從“農民戲”到高雅藝術的華麗轉身。
進入21世紀,婺劇的傳承與發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2008年6月,婺劇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0年5月,婺劇入選首批“浙江文化印記”。2024年5月1日,浙江省首部關于傳統戲劇保護傳承的地方性法規《金華市婺劇保護傳承發展條例》正式施行,更是為婺劇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作為婺劇的領軍者,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浙婺”)始終堅守著傳承與發展的使命,深入鄉村、社區、學校,用精彩的演出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婺劇的聲音響徹每一個角落。
著眼身邊,浙婺每年承擔“婺劇進校園”相關演出超過百場。從2008年起,在浙江省婺劇促進會和金華市婺劇促進會的大力推動下,金華市開展“婺劇進校園”活動。目前,全市100多所中小學成為金華市“婺劇進校園”示范學校,約50萬名孩子走近婺劇。
與此同時,婺劇也正在勇敢地邁出國門,走向世界舞臺。近年來,浙婺遍訪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各國文化進行深入的交流與碰撞,累計海外演出300余場,成為全國出訪演出最多的地方戲劇院團,是一支名副其實的民間“外交使團”。前不久,浙婺還受文化和旅游部委派,遠赴塞爾維亞、瑞典、冰島、德國、荷蘭演出,連續13年參與“歡樂春節”文化交流活動,深受國際友人喜愛。
“出國演出,使婺劇登上了更大的舞臺,也站在了新的起跑線上。”婺劇名家陳美蘭說。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國文化揚帆遠航,而浙婺正是這股力量中的佼佼者,向世界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勃勃生機。
面對未來,婺劇的傳承與發展依然任重道遠。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婺劇這一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劇種定能在新時代的舞臺上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它將繼續以獨特的藝術魅力,講述著中國故事,傳遞著中華文化的精神與力量,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溝通傳統與現代的橋梁與紐帶。(見習記者 劉琳婕)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