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前夕,婺城區城中街道楊思嶺社區“馬奶奶擁軍隊”成員,來到武警金華支隊警勤中隊,給官兵們送去自己手工編織的掛件和慰問品,共敘軍民魚水情。
37年來,楊思嶺社區堅持把慰問部隊官兵當成工作的一部分,以獨具“煙火氣”的方式,帶給部隊官兵溫暖和力量。在婺城,這樣的擁軍故事如繁星點點,已成為婺城人民的自覺行動。
“八一”建軍節,在這個值得每一位中國人銘記的重要日子里,我們來說說,該以何種方式致敬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在新時期持續做好“雙擁”工作,讓尊崇捍衛軍人榮譽的價值導向更加深入人心。
01
兩洲相望,三江匯流。婺城是一座城水相依、共生共融的城市,是一座軍民同心、雙擁共建的城市。特別是新時期以來,駐婺官兵始終與婺城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用忠誠、奮斗和奉獻踐行著人民子弟兵為人民的錚錚誓言。
一個人感動一座城,一座城感動中國。2007年11月30日,駐婺某部隊軍官孟祥斌帶著來探親的妻女外出,經過金華市區的通濟橋時,看見一名女青年落水,他從10米多高的通濟橋上縱身一躍,扎進冰冷的江水里救人。在托舉起女青年后,因體力不支,獻出了寶貴生命。英雄壯舉,感天動地。在軍地雙方舉行的孟祥斌追悼會上,婺城10萬軍民自發前往送別英雄。孟祥斌被中央軍委追授為“舍己救人模范軍官”榮譽稱號,當選“感動中國”2007年度人物。孟祥斌犧牲的第二年,在通濟橋城南,婺城人民為他豎起了一座塑像,每年的11月,人們以各種方式來到橋上緬懷英雄。
“我是軍人,我得救人。”2020年7月12日,駐婺某部隊士官王亮在回家探親途中,跳進河里用2分鐘勇救落水車輛里一家4人,被所在戰區榮記一等功。2021年11月,王亮榮膺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見義勇為類)。王亮說:“人民解放軍就是人民子弟兵。我們在部隊練強本領,就是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關鍵時刻總有軍人逆行沖鋒,生死關頭總有軍人無畏無懼。正是因為這座城市從未忘記英雄的壯舉,英雄才會后繼有人。優秀官兵的成長成才,離不開個人矢志強軍的奮斗,離不開部隊火熱熔爐的淬煉,更離不開駐地婺城這塊紅色土壤的哺育。
02
“軍人、軍烈屬優先”標識,在高鐵站、汽車站、醫院、銀行等處清晰可見;“現役軍人、退役軍人,憑證八折優惠”等擁軍標牌,被醒目地掛在商場飯店門口;走在婺城的大街小巷,“軍愛民,民擁軍,軍民團結一家親”“軍民融合謀發展,雙擁共建譜新篇”等宣傳標語隨處可見。
近年來,婺城區委區政府和駐婺部隊始終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把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根植在婺城大地,軍地合力軍民同心,猶如紅色血脈融入一脈婺江,生生不息,共同書寫了一曲曲新時代感人至深的雙擁贊歌。
厚植情懷,弘揚擁軍優屬正能量。人民軍隊人民愛。每逢春節、八一等節日,婺城區上下都會涌起一股擁軍熱潮,組織開展駐婺部隊、軍人家屬、退役軍人等走訪慰問。在每年的烈士紀念日,婺城區都會聯合駐婺部隊組織開展公祭烈士活動,昭示對英雄烈士的崇尚與敬仰,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英烈精神。逐年提高定期撫恤和補助標準,率先建立優撫對象專項醫療救助機制,持續開展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臨時救助。近四年來共發放大學生士兵一次性獎勵金800余萬元,累計為759名救助對象發放救助金220余萬元,切實解決優撫對象因病致貧問題,在全區營造了愛軍擁軍優屬,尊崇軍人的濃厚氛圍。
發揮優勢,全力爭創雙擁模范城。聚焦轉業軍人安置、隨軍家屬就業、子女入學入托,以及軍人“三后”關鍵事,婺城區實施“直通車”式安置,2019年以來累計完成180名軍轉干部和符合國家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安置任務。建立退役軍人創業基地4個,發放自主創業地方經濟補助金2700余萬元,舉辦軍人軍屬專場招聘會10場,提供就業崗位1.5萬余個。解決部隊子女優質名校入學,為人民子弟兵真正解決后顧之憂。同時,作為主城區,婺城助力金華市實現省級雙擁模范城(縣)“六連冠”,國家級雙擁模范城(縣)“四連冠”。
軍地共建,打造“雙擁品牌地標”走前列。在婺城,有一個特殊的社區——黃泥嶺雙擁社區。它是由婺城區聯合駐婺某部隊建設成立,是東部戰區軍營里成立的首個為官兵和家屬服務的基層社區,也是浙江省首個專屬雙擁社區。說起黃泥嶺,還有著一段深遠的歷史。20世紀五六十年代,毛澤東主席先后4次視察金華、2次到黃泥嶺調研,看到官兵援助地方建設的“八一英雄路”和八一水庫后,盛贊官兵擁政愛民精神,在黃泥嶺留下了寶貴的雙擁財富。隨著黃泥嶺雙擁社區的成立,現在部隊官兵家屬不出部隊大院,就能享受到便民服務、法律援助、就業指導、心理咨詢等10多項服務,基本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有處問計。自2023年成立以來,社區還幫助12名軍屬解決了就業問題。
03
紅色血脈,是城市的精神脊梁。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已深深融入婺城的血脈。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我們又將如何讓“雙擁”的“樂章”弦歌不絕、熠熠生輝?
崇尚軍人英雄、弘揚社會主旋律。“當時我們就趴在戰壕里,耳邊是突突突的槍擊聲,遠處還時不時地傳來爆破聲……”“八一”前夕,婺城區的“紅色老兵宣講團”成員們紛紛被邀請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講述英雄故事。近年來,婺城區利用清明節、建黨節、建軍節、國慶節等重要節慶日,通過紅色主題研學、電影黨課、文藝演出、新兵踐行禮等形式,引導青少年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接受國防教育熏陶。金師附小“天網軍校”、站前小學“少年軍校”等一批婺城特色國防教育品牌走向全國。婺城站前小學和金華四中被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教育部評為“中小學國防教育示范學校”。
激活“紅色基因庫”,筑牢紅色根基。在婺城,北有毛澤東主席視察雙龍電站紀念館,南有安地蔣寶賢烈士故居和沙畈銀坑革命根據地,市區還有鐵路文化公園、雷鋒事跡館,12個教育基地讓紅色文化在這里扎根發芽。同時,區級主要媒體開辟“雙擁文化”“紅色記憶”“退役軍人風采”“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等專欄,讓雙擁基因“傳”下去。不僅如此,還通過短視頻平臺、手機社交平臺等方式積極轉發軍人先進事跡,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擁軍氛圍,樹立“尊崇軍人”“軍人優先”的社會風尚。
創新惠軍思路、構建擁軍“能量圈”。2019年,由婺城區雙擁辦牽頭,在全區范圍創新擴大愛國擁軍“能量圈”、社會擁軍“朋友圈”、優先優待“潛力圈”,打造了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婺城擁軍聯盟”,目前已有300多家企業和商戶加入,服務范圍涵蓋教育、醫療、交通、旅游、餐飲等諸多領域。“一站式”退役軍人服務平臺的搭建,將軍人退役13件事整合成“一件事”,實現一窗聯辦“最多跑一次”,得到現役(退役)軍人和家屬的好評。全區294個雙擁服務中心和鎮街、村社服務站,為現役(退役)軍人提供精準專業高效的全周期服務,實現基層服務“一張網”全覆蓋。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97年浴血榮光,97年賡續輝煌,人民軍隊以矢志不渝的決心,為祖國繁榮昌盛提供重要保障。今天,人民子弟兵仍然是我們心中最可愛的人,最值得愛護的人。婺城,在不懈奮斗中賡續紅色血脈,振奮攻堅克難、一往無前的精氣神,在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書寫強國夢、強軍夢的嶄新篇章中唱響新時代的“雙擁贊歌”。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