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梁亞偉)如果說小龍蝦的“主場”在夏季,那么羊肉的“主場”便在冬季。但長山湖羊的“主場”卻是一年四季,夏秋燒烤,冬春火鍋,四季火爆。
8月19日,記者驅車前往婺城區長山鄉東屏村,探訪專業養殖湖羊的金華市樸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樸農)。循著耳邊此起彼伏的“咩咩”聲,只見一座占地面積約6畝的現代化養殖基地扎根山腳下,數百只大小不一的湖羊,正在企業負責人鄭堅的投喂下,悠閑地吃著草料。
鄭堅來自秋濱街道呂塘下村,2023年,看中長山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他一舉承包了東屏村、長山二村、桐思嶺村200多畝山地資源,并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于當年10月建設2棟羊舍,引入300多只湖羊,當起了專業養殖湖羊的“羊倌”。如今,不到一年時間,在長山鄉的全力扶持下,湖羊產業“羊”眉吐氣,單只羊的綜合價值躍升至1400元左右。
“湖羊抗病率強、肉質細膩,我們的繁育技術可以達到兩年三胎,當前存欄量已經有930只,其中190多只正在配種,還有227只將于本月或者下月生產。”望著大快朵頤的羊群,鄭堅不禁喜上眉梢,要知道,湖羊賣出新高度的背后,蘊藏著巨大的消費市場。他和記者算了一筆細賬,下半年,基地存欄量將突破2000只,三年有望實現萬羊基地的目標。
要確保規模化養殖,保護好種質資源是一道“必答題”。為此,鄭堅特意從衢州江山引入優質種公羊,在多輪繁育優選中,始終注重多胎多羔基因,在湖羊生長到第3個月、6個月等階段時,根據身長等個體外在表現嚴格選拔,如此,經過反復4輪淘汰,目前,該基地湖羊年均產羔2.3只。
鄭堅對湖羊的生長環境也一點都不馬虎。環顧樸農羊舍不難發現,與傳統圈舍相比,這里的羊舍頂部采用石棉材料防火隔熱,內部安裝一排電風扇降溫,還設置了自動噴淋、清糞系統,甚至羊舍的朝向都大有講究:門口朝西、南北通風,有利于減少圈舍間疫病傳播,生物安全防控系數高。
“育肥階段是湖羊生長的關鍵期,標準化養殖、自動化管理,不僅可防病,還能提升肉的品質。”鄭堅打開倉庫大門說道。顯然,他在湖羊喂養方面也花了不少工夫。據介紹,這些湖羊日常只食用20%的飼料,其余80%來自多種草料。其中,包括提煉后的人參、葛根渣、蔓越莓渣、魚腥草渣、大蒜皮、玉米秸稈、玉米皮、大豆殼等。
天然的喂養帶來的不僅是美味佳肴,更重要的是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記者采訪當日,來自桐思嶺村的杜秀娟和老伴兒又一次運來滿滿一車的玉米秸稈。卸貨后,鄭堅將這些玉米秸稈整捆投入全日糧機,很快便被粉碎成了湖羊可口的草料。據了解,玉米豐收后,杜秀娟一家并沒有秸稈堆放的場地,這些秸稈正好可以運來基地換取羊糞堆肥,老兩口不僅每年可以省下近千元的肥料投入,就連用它種出來的蔬菜、水果也會更美味一些。此外,基地吸納了附近3位村民,負責湖羊的投喂與管理,賦閑在家的村民還可以前往基地按袋裝羊糞賺取零用錢。
“毛筆、羊絨衫……一只湖羊身上可以賣出幾十款產品。”在“羊倌”鄭堅看來,湖羊全身是寶。眼下,長山鄉已協助樸農申報對接2024年婺城區農業高質量發展項目,接下來,樸農將更新羊舍智慧養殖系統、嘗試真空禮盒包裝、添建3棟現代化羊舍,努力打造集露營、餐飲、認養等模式于一體的現代化養殖業,進一步完善供應鏈網絡,增強市場競爭力,真正把羊身上每個部位的價值都發揮到極致,讓藏在深山里的美味被更多消費者所熟知、喜愛,為婺城加快建設特色農業強區貢獻力量。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