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見習記者 徐華貞)“這是我第一次體驗非遺扎染,太有趣了。”“沒想到一塊布經過扎染,出來的圖案變得這么好看!”8月27日下午,在婺城區安地鎮巖頭村的婺州染坊里,來自莫桑比克和喀麥隆的浙師大留學生們體驗了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扎染,是中國民間一項傳統獨特的染色工藝,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紡白布為原料,以植物染料制成。通過“扎”“染”“漂”“曬”等獨特方式,扎染工匠巧妙運用小小線繩創造出千變萬化的圖案。
在金華市級非遺“婺州扎染”傳承人溫國香的指導下,留學生們紛紛動手制作起來。“我們可以用皮筋、筷子、繩子等工具,做出不同的圖案。”“不要扎太緊哦!否則染出來的效果會不好。”現場,大家圍桌而坐,開始進行染前捆扎,形成圖案和肌理。看著溫國香嫻熟的扎染動作,眾人直呼“interesting”。
留學生們一板一眼學得有模有樣,不一會兒,個性鮮明的作品紛紛出爐,不少友人說要將作品帶給自己的家人與朋友。“婺城的文化太有意思了,希望下一次我能帶家人一起來感受。”留學生們表示此行收獲頗豐。
“以前我從未體驗過扎染,真是一次神奇的經歷。”來自莫桑比克的陸如初(中文名)在體驗扎染的同時,不時與溫國香交流學習,了解扎染文化。她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她非常珍惜在婺城學習的每一次機會,也會把婺城的故事分享給海外的朋友,讓更多人喜歡婺城,多到婺城走走看看。
據悉,身為一名“75后”,溫國香從事服飾制作和扎染技藝領域21載。近年來,她帶領團隊傳承發揚扎染技藝,并通過“非遺+旅游”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此次活動以非遺為橋梁,不僅讓留學生有機會“零距離”體驗到婺城非遺文化的深厚底蘊,還進一步增強了留學生對婺城傳統文化的認同。接下來,安地鎮將繼續拓展交流合作平臺,提供更多學習、體驗非遺文化的機會,讓更多人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