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潮宏攝
2024年,婺城走過量增質升的“上半場”,進入值得期待的“下半場”。
——經濟為綱,全力做大經濟總量。上半年,全區283家規上企業完成產值133.1億元,同比增長8.5%;規上工業增加值22.8億元,同比增長10.5%。
——項目為王,固定投資提速擴量。上半年,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4.8億元,同比增長15.1%;其中高新技術投資9.4億元,同比增長19.3%。
一串串數字見證著婺城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婺城區持續推動“八八戰略”走深走實,狠抓三個“一號工程”,錨定“港”“廊”“鏈”主戰場,以拼經濟為主題主線,以“項目提速提質年”行動為主抓手,著力穩增長、擴需求、增動能,畫出一道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的“微笑曲線”。
1
騰籠換鳥讓“寸土”生“寸金”
秋日,穿梭在金華立春科創園內,一股產業蓬勃發展的氣息撲面而來。這里的嶄新廠房、配套設施、優質服務吸引了一大批小微企業入駐,金華亞力日化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搬到園區的新廠房后,產能比原先增長了一倍,訂單紛至沓來。”該公司負責人柯群榮說。
眼前高端大氣的現代產業園,很難讓人聯想到這里曾是“低小散”集聚地,小作坊企業扎堆,產出微乎其微,卻占用著大量資源。
如何破局?如何給經濟發展騰出空間?婺城按照畝均論英雄改革,實施低效工業用地攻堅整治行動,騰退“低小散”,引來立春科創園項目,以智能制造和化妝品為主導產業,目前已積聚40多家企業,入駐企業累計產值超3.6億元。
騰出“低小散”、換來“高大優”的遠不止立春科創園。在婺城這片產業熱土上,這樣的精彩蝶變不斷上演。
2020年,借婺城區大力推進低效工業用地整治契機,海螺萬家投資1.7億元,在柵川工業園打造省內首個調味品“智能工廠”,今年上半年完成約3500萬元產值。
而位于原金華市第二水泥廠地塊的浙師大金華科創園項目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留存十八年的破舊廠房得以重塑改造,一座高能級科創孵化平臺正在迅速崛起。
……
從土地存量中尋找發展增量,在盤活低效上拓展發展空間。近年來,婺城區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的決策部署,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作為推動質量變革、動力變革和效率變革的抓手。
自2022年婺城區低效工業用地專項整治以來,婺城區共完成低效工業用地集中連片專項整治中政府收回拆除面積3485畝,拆除形成200畝以上單宗地塊6塊,通過控制土地增量與積極盤活存量,不斷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新活力,加快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2
“鏈”上發力壯大特色產業集群
產業發展,改革先行。近年來,婺城區圍繞“2+3”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以實施重大平臺建設、重大項目投資、創新能力躍升、一流企業培育、數字化改造五大行動為牽引,全力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提升產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2021年10月,婺城經濟開發區正式掛牌成立,以飛揚智能制造平臺和臨江工業園區為主陣地,強化龍頭培育、創新驅動、“兩化”融合和招大引強,婺城奮楫趕超爭先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
臨江工業園區作為婺城老牌工業區,承載著婺城工業振興的使命。隨著聯東U谷、精銳重裝、云達智能、星筑科技等一批高新科技企業和成長型企業紛紛落地成樓、集聚成片,園區產業能級迭代按下加速鍵,老牌工業區煥發“二次生命”。
而在婺城經濟開發區南面,飛揚智能制造平臺破土而生,共引進簽約項目19個,產業投資超130億元,是婺城項目簽約最多、落地建設最多的產業集聚發展平臺,今飛、萬里揚、承承科技等企業相繼入駐,成為婺城工業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去年12月,寶琳科技年產25臺套數字化鑄造機及配件項目迎來全面投產,步入數字化生產車間,智能設備高速運轉,一臺臺成套設備等待發運。“今年上半年,公司銷售額突破了4500萬元,銷售訂單同比增長21%。”寶琳科技運營總監蔣曉斌欣喜地說。
寶琳科技的跨越式發展,正是婺城工業經濟穩中求進、轉型提升發展的縮影。婺城區工業起步較遲,基礎偏弱,在2001年,全年工業產值不足52億元。經過這些年合力強工和扶企引企政策的實施,目前已有規上企業283家,實現工業產值突破240億元。
同時,婺城扎實開展專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專項行動,培育了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9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家省級“隱形冠軍”企業,成為婺城經濟穩進提質的生力軍。
3
招大引強培育經濟發展引擎
“設備已經陸續進場安裝了,項目爭取年底投產,生產線開始全面運轉。”在婺城經濟開發區總投資50億元的凱卓立全國總部及智能尾板產研基地項目建設現場,兩棟鋼結構廠房已基本完工,工人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掃尾工作。
據悉,凱卓立著力打造全球最大的車載智能裝卸裝備產研配中心,是婺城區深化產業鏈招商引來“金鳳凰”的一個成功案例,契合婺城“一帶七心”戰略布局和“2+3”產業布局。在政府各職能部門的配合下,從簽約、開工到投產在即,項目建設按下了快速鍵。
在錦凱智塑年產60億套APET直飲容器一期廠區里,一條條智能化生產線馬力全開。作為婺城招引投資超10億元重點制造業項目,錦凱智塑項目以建設數字化未來工廠為目標,著力打造食品包裝行業龍頭企業,是全區工業結構調整、產業延伸發展的新突破,也是婺城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力量。
走出去,招商推介馬不停蹄,洽談交流風生水起;引進來,精準招商擇優選商,優勢項目紛紛落地……今年以來,婺城區緊緊圍繞“2+3”產業導向和“一帶七心”戰略布局,以“項目提速提質年”行動為抓手,全力以赴實施招大引強示范引領行動,大力深化產業鏈招商,全力優化投資結構,扎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提質加速。
一個項目,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一批項目,構成一個新的增長極。對于婺城來說,招商就要圍繞城市已有的支柱產業、打造新興產業領域重點發力。今年1-9月,婺城區共招引落地10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4個,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6個;累計在談項目33個,產業類型涵蓋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人工智能等領域,一批批優勢項目紛至沓來,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區委八屆六次全會提出,高質效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與新質生產力發展更加匹配的生產關系加快形成,以數實融合為核心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建成。這表明了婺城區一如既往支持經濟發展的決心。站在新起點、踏上新征程,婺城將以此為指引,進一步深化市場取向改革、深化產業集群培育改革,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再上新臺階,以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為建設更高能級現代化都市核心區注入強勁動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