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洪珊)眼下,婺城區白龍橋鎮雙牌村的80畝柑橘進入成熟期。漫山遍野的橘樹上碩果累累,一個個沉甸甸、金燦燦的果實掛滿枝頭,空氣中彌漫著橘香。果農加緊采摘,呈現出一派忙碌而有序的豐收景象。
11月14日一早,雙牌村上塘山果園種植戶范慶林和妻子忙碌地穿梭于果樹之間。不一會兒,色澤鮮亮的柑橘就裝滿了一籃又一籃。“我今年共種了8畝柑橘,平均每棵果樹可以收獲七八十斤,預計總產量大約在3萬5千斤到4萬斤之間。”范慶林告訴記者,今年他們家的柑橘長得格外好,不僅汁水充盈、甜度適中,而且產量高,自11月初采摘以來,周邊便有不少游客前來購買,深受消費者喜愛。
“多年來,我們也在不斷地探索和學習。”據范慶林介紹,今年是他種植柑橘的第五年。2019年,范慶林夫妻倆承包下這片土地后,邊種邊學邊問,請了專業人士到現場指導,還跑到村上有經驗的“老手”的田頭,去請教種植方法,終于在不斷摸索中,將原來的荒地改造成如今的水果園。
“我之前從未涉足過柑橘種植,剛開始確實遇到了不少困難。”范慶林望著滿園的柑橘,心中充滿了感慨。剛開始種植的時候,柑橘頻繁出現裂果現象,讓范慶林倍感苦惱。經過反復研究,他發現這與管理模式有著密切的關系。“水分管理尤為關鍵,水太多會導致果實膨脹過快而裂開,太少則會影響果實的正常發育,澆水過急同樣不利。”于是,他開始著手調整種植策略,密切關注土壤的水分狀況,采用有機肥料。同時,使用吊繩來支撐果實,防止它們因重量過大而掉落。這一系列的改進措施,不僅解決了裂果問題,還顯著提升了柑橘的品質與產量。
這幾年,除了傳統的紅美人柑橘,范慶林引入了美國甜柚、砂糖橘以及美國紅橘等多個優質品種。“口感上略有偏差,美國紅橘甜中帶酸,砂糖橘則更為香甜。”范慶林一一向記者介紹。此外,在柑橘園的另一側,范慶林還種植了20余畝的無花果、蘋果犁、枇杷等各類水果,他自豪地表示,“采摘園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采摘活動。”
近年來,雙牌村立足生態資源稟賦,積極引導農戶大力發展特色水果產業,帶動垂釣體驗、古窯文化等旅游項目的多元化發展。柑橘等水果的輪番上市,讓雙牌村的“鄉村經濟”一年比一年紅火。隨著水果產業發展逐漸專業化,村民們看到了盼頭,也嘗到了“甜頭”。水果經濟不僅成為了農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更是帶動鄉村振興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截至目前,雙牌村內已有3家大型果園,累計帶動村經濟增長20-30萬元。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