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星期三是婺城區白龍橋鎮中心衛生院家庭醫生鄭靈珠每周一次到天姆山村上門服務的日子。看診定在下午1時,鄭靈珠早早出門,中午12時半到了村里,因為她要先去給家庭病床上的李爺爺換引流管。自從今年11月初李爺爺出院,鄭靈珠便與他有了這樣的每周之約。
李爺爺今年92歲,今年夏天不慎摔了一跤,造成髖關節粉碎性骨折,不得不長期臥床。一段時間后,李爺爺出現尿血,到醫院檢查發現有膀胱結石,醫生為他手術取石后又給他做了膀胱造瘺,讓尿液通過引流管排出。為避免感染,引流管必須每天消毒、一周一換,消毒的事情家里人還能做,換引流管非得醫護人員動手不可。
為此,白龍橋鎮中心衛生院給李爺爺開設家庭病床,由鄭靈珠及團隊每周上門服務。
“李爺爺個子高,他老伴和女兒根本就攙扶不動他,如果他每周去一次醫院,太不方便了。我寧愿自己上門去幫他換,反正我每周都要到這個村的,提早一點出發,半個小時就能把管子換掉,再替李爺爺做做康復理療,不耽誤給村里的其他病人開藥。”鄭靈珠說。
近兩個月下來,李爺爺恢復得很好,在家人的精心照顧和鄭靈珠的醫學護理下,他面色越來越紅潤,食量也逐漸恢復正常,每餐又能吃一小碗米飯了。鄭靈珠每次上門都能看到李爺爺身上的變化,感覺很欣慰。
李爺爺的家庭病床是鄭靈珠服務的第一張家庭病床,而在她工作的白龍橋鎮中心衛生院,為有困難的患者開設家庭病床已經成為常態,僅今年就開設了10余張。有六類患者可以申請開設:腦血管意外癱瘓康復期、腫瘤術后或放化療后需支持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合并嚴重并發癥、骨折、關節置換術后及外傷需換藥、拆線康復等。醫護人員每周上門,針對患者病情需求給予換藥、插胃管、針灸理療、化驗檢查等服務,并對患者狀況進行評估,決定這張家庭病床接下來是否繼續開設。
根據今年5月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出臺的《金華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家庭病床服務規范》,2024—2025年,全市每年開展家庭病床服務不少于500張,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老年護理、慢病管理、康復護理、長期照護等上門服務。記者從市衛健委基層衛生和老齡健康處獲悉,目前這一數字已增長到700多張。
(金華傳媒記者 金璐)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