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從內陸港到出海通道的華麗轉變,我們見證婺城內河航運開啟新征程;從項目建設的現場到企業生產的一線,我們感受婺城經濟發展的蓬勃動力。新的一年,區委八屆七次全會發出“奮力推動高能級現代化都市核心區建設提速成勢”的動員令,我們將深入婺城發展的每一個角落,以最真實的筆觸、最直觀的視角,呈現婺城在邁向高能級現代化都市核心區過程中的每一個精彩瞬間。
本報訊(記者洪珊)日前,一艘滿載960噸煤炭的貨運船舶安全停泊在金華港婺城港區羅洋作業區。五個小時后,煤炭被悉數裝載到卡車上,運往金華寧能熱電有限公司。與此同時,36標箱的集裝箱搭上了這條貨船,踏上了前往嘉興乍浦港的旅程。
這樣的場景,在羅洋作業區幾乎每天都會上演。據了解,該港口于2024年9月正式運營,已開通羅洋作業區至嘉興港乍浦港區集裝箱內河航線,承擔起金華、衢州等浙江中西部地區集裝箱、鋼材、煤炭、建材等水路中轉,有效提高了貨物運轉效率和港口吞吐能力,優化了交通運輸結構。截至2024年12月,該港口已完成吞吐量55萬噸,集裝箱1000標箱。2025年,該港口還將計劃開通至江蘇江陰、山東濟寧等5條貨運航線。
“與傳統的陸路運輸相比,運輸量有了顯著提高,同時運輸成本也有一定的降低。”羅洋作業區工作人員吳盼盼見證了港口所帶來的積極變化,“運輸距離越長,兩種運輸方式之間的價格差異就越明顯。對于500公里以上的長途運輸,水路運輸相比陸路至少能節省約50%的費用。”
羅洋作業區的建設是婺城區內河航運發展的生動寫照。近年來,婺城區錨定“聚焦開放強區,在陸港樞紐建設上勇挑大梁、走在前列”總目標,擂鼓出征、乘勢而上,加快發展內河航運,打造樞紐經濟新優勢,推動物流、貿易、產業一體發展,加快港區、園區、城區深度融合,填補了婺城區現代水運事業的空白,在浙江內河復興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為奮力推動高能級現代化都市核心區建設提速成勢賦能。
港口緣何能在婺城發展中占據如此重要的地位?
從地理位置上看,金華地處內陸,婺城區又是金華的核心區域,憑借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成為連接各方的樞紐。特別是隨著義新歐等重要項目的推進,婺城區在區位優勢和開放通道建設上展現出了獨特的潛力。但相比沿海城市,婺城區在城市能級提升、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改革開放的深度與廣度上,仍面臨不小的挑戰。
如何將產業鏈延伸出去,突出重圍?借港出海便是關鍵所在。
一港興,萬業興。借港出海,婺城也在向海而興,通過內河航運的發展,婺城區得以與更廣闊的市場相連通,為當地企業提供了更為便捷、經濟的物流通道。這不僅有助于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還能吸引更多的外資和先進技術進入婺城,推動當地經濟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2024年以來,婺城區先后出臺了《加快婺城區現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扶持措施》,啟動《金華市婺城區公鐵水聯運專項規劃》和《金華市婺城區港產城融合專項研究》兩項規劃編制,成立婺城區首家現代物流協會,加快串聯起轄區內竹馬館貨運場、未來物流園、乾西作業區等物流集聚區,著力打造“華東國際聯運港西區”新標桿,實現“公鐵水”多式聯運。
眼下,在金華港婺城港區乾西作業區,也是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設景象。“目前,乾西作業區正在加快陸域堆場及港池疏浚作業,二期工程已進入前期工作,”該項目負責人王尚敬介紹,這里將打造1000噸級通用和多用途泊位12個,并配套堆場、倉庫等,為大宗物資提供運輸服務。2026年年初,一個年吞吐量超630萬噸的多功能現代化港口將崛起,有效解決婺城區大宗物流運輸“兩頭在外”的現狀,打造金華江沿河集聚產業帶,推動乾西作業區從內河港口向服務全域的綜合性物流園區轉型升級。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如今,婺城現代港航物流全面起勢,以港聚產、港產融合,將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和更加務實的作風,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大干競跑、實干爭先,為高水平建設交通強區注入強勁動力。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