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晚,在婺城區長山鄉盧家村,近百米長的龍燈在熱鬧的鼓樂聲中,蜿蜒“游”過村巷。時隔七八十年,板凳龍再次亮相盧家村,驚艷“亮相”,為新春佳節增添濃濃年味。
當晚6點多,200多名村民高舉條凳,從村文化禮堂出發,沿著村里的小巷穿梭,時而左右擺動,時而上下翻騰。激昂的鼓點與村民的歡呼聲交織,吸引了眾多村民和游客駐足觀看。
“我嫁到盧家40年了,還是第一次見到迎龍燈,大家都非常高興。現在大家日子越來越好,村莊也越來越漂亮,通過迎龍燈這樣的傳統文化,祈愿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村民倪艷秋說。
板凳龍是中國傳統民俗藝術中的一種獨特形式,不僅是一種視覺藝術的展現,更是蘊含深厚文化意義和象征意味的民俗活動。它通過獨特的表演形式,傳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自然和諧的追求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尊重。
但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盧家村已經有七八十年未舞起板凳龍了。幸運的是,村民們從未放棄,村兩委也一直在努力恢復這一傳統。2024年,在外經商的熱心村民杜根平主動新做了龍頭,還和村民們一起組建了舞龍隊,板凳龍再次舞動起來。這次板凳龍的長度將近100米,由100個龍節組成,象征著大家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我們村一直都非常重視文化建設,特別是去年我們村還來了文化特派員,這和我們村要發展文化旅游的想法非常契合。”盧家村黨支部書記倪錫軍說。
市級文化特派員余美娜表示,盧家村莊文化底蘊深厚,文旅資源豐富,自2024年到盧家村擔任文化特派員以來,經過深挖村內資源、專家把脈,目前已確定“炫彩盧家”鄉村農文旅品牌打造,下一步,她將進一步挖掘和傳承地方文化,整合多方資源,持續開展各類文化活動,促進文化發展,提升村民的文化自信,同時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鄉村文化魅力,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記者周金權)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