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劉琳婕)每年2月的第3個星期六是“世界穿山甲日”。穿山甲是世界上唯一全身披著鱗甲的哺乳動物,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其生存狀況牽動著生態保護者的心。目前,婺城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的中華穿山甲保護現狀如何?
記者了解到,近來的持續監測表明,中華穿山甲棲息地質量不斷向好,野外種群數量正在恢復。近年來,婺城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聯合多家單位,積極投身到對中華穿山甲的救助行動中。當救助的穿山甲恢復健康后,工作人員便將它們小心翼翼地放歸回自然環境中。在救助過程中,工作人員會詳細記錄每一只穿山甲的身體狀況,建立專屬檔案,為后續的保護研究提供詳實資料。
作為全省面積最大的省級自然保護區,婺城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是浙中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目前已發現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173種。自成立以來,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一直致力于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特別是中華穿山甲的保護與研究。
2023年開始,婺城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就開展了中華穿山甲專項調查,通過布設紅外相機網格化監測系統,多次捕捉到中華穿山甲野外活動影像,共發現32個中華穿山甲洞穴。經科考團隊對拍攝到的所有中華穿山甲影像進行分析研究,初步判定南山保護區內中華穿山甲有一定種群數量。這一發現,不僅對穿山甲的生存現狀有了更直觀的認識,也為后續的保護工作提供了寶貴的數據支持。
目前,保護區已建成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研究基地,提高保護區對珍稀瀕危物種的科研救護能力,并通過安裝紅外相機、開展野生動植物保護巡查、舉辦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等舉措,加大野生動植物保護力度,提升公眾對穿山甲與野生動植物的保護意識。
在此,希望每一個人都行動起來,從自身做起,拒絕食用穿山甲制品,抵制非法交易,還穿山甲一片安寧的生存空間,為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