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華傳媒記者 胡敏霞)“感謝你們這么忙還過來看望我母親……”2月17日,婺城區城東街道桃園社區三江都薈苑小區物業的工作人員前往醫院看望正在住院的居民俞桂郁,詢問老人術后恢復情況,叮囑老人要注意休息……在一旁的子女看到以后,一個勁地說著“謝謝!”
“還多虧了物業的幫忙,這次我媽媽意外摔倒才得以及時就醫。”俞桂郁的女兒說。原來,正月初五,91歲的俞桂郁獨自在家,因為地上有水不小心滑倒在地受傷難以起身。“當時家里灶臺上還正開著火呢!”說起當時的情景,老人也有些后怕,“我就第一時間聯系了我們這棟樓的管家,她馬上就趕了過來,并幫我撥打了120。如果沒有他們,后果真的不堪設想。”
周到暖心的服務讓小區內不少居民點贊。但要想真正管理好小區,單靠物業的力量是完全不夠的。2022年,三江都薈苑交付。這兩年,小區內入住的居民越來越多,截至目前,入住人數已達2000多人。為更好地服務群眾,桃園社區黨委將服務半徑進行延伸,在該小區對面成立了社區服務點。“物業服務于小區內的居民,而我們服務點的設立,能夠彌補物業服務的短板。”桃園社區黨委副書記金曉哲告訴記者,在社區牽頭下,該小區選舉成立了業委會。
隨著物業、業委會、社區“三駕馬車”的配齊,三江都薈苑的群眾訴求也得到了更好的回應。因居住人數的增多,小區內電動自行車充電樁數量出現緊缺現象。在社區黨委牽頭下,通過三方協同共治機制,最終決定在小區內9個點位新增200多個充電樁。“目前,增設充電樁的審批流程已經走完,物業和施工方正在對接具體細節,很快就能進行安裝。”金曉哲說。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提高社區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水平,辦好一件件群眾操心事、煩心事,可以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近年來,桃園社區聚焦居民需求,創新工作方法,在夯實社區服務根基、提升社區服務質效上下功夫,不斷拓展服務深度和廣度,將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變為服務群眾“最美零距離”,讓社區成為居民舒心的“幸福港灣”。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