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馬曉芬)2月18日迎來雨水節氣。“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雨水節氣過后正是春耕備耕的好時機。在位于婺城區長山鄉的婺城區第一良種場內,智慧農業示范園育苗中心機械轟鳴,一條自動化播種流水線正在忙碌運轉,蔬菜育苗所需的營養基質通過機械均勻地撒到穴盤里,裝盤、上料、播種、灑水等工序有條不紊、一氣呵成。隨后,一盤盤播種好的種苗,被工人用苗車送至催芽室。
“這套流水線每天能完成近8萬株種苗播種,其播種效率,是人工播種效率的100倍以上。”金華市農科院蔬菜所農藝師郭子卿介紹,運用了新技術后,中心育苗成功率可以達到98%、99%以上,比原先至少提升了5%左右。
作為浙中現代農業共同富裕先導區項目之一,智慧農業示范園規劃占地1048畝,建成后將成為省內一流、國內先進的智慧農業園區。其中,智慧農業示范園育苗中心涵蓋4個連棟大棚和1個玻璃溫室,已于今年1月投用。
步入玻璃溫室,滿眼綠意撲面而來。一茬茬長勢旺的種苗旁邊,工人們嫻熟地進行合盤。“合盤就是將多個秧盤合并在一起,剔除殘次品,進行集中管理和培育。”入駐園區企業金麥田種業生產主管金國勝告訴記者,合盤之后,種苗將在苗床上繼續生長發育。
玻璃溫室內,葉子鮮綠、莖干粗壯的苗株,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它們是有2至3個月月齡的茄子苗、番茄苗,有嫁接苗、砧木苗。”郭子卿介紹,種苗生長的最佳溫度,白天在25至28度之間,夜晚在15至18度之間。而溫室內設置了智能加溫地源熱泵、雙層保溫設施,保障了種苗生長的溫度條件。這也是為何室外草木枯寂,這里卻種苗長勢好的原因之一。
采訪中,記者看到一周前播種的盤前番茄苗,已經長出嫩綠的新芽。羅店鎮盤前村是譽滿全國的高山蔬菜種植基地,盤前番茄是該村遠近聞名的高山蔬菜品種之一。“我們位于高海拔地區,春季氣溫較低,遇到氣溫下降明顯的情況,就會給自身育苗帶來影響。”盤前村黨支部書記章軍說,依托育苗中心,種苗能在舒適的環境中生長,絲毫不受外界影響。今年,村里共有20多萬株番茄苗在這里培育。
不過,一粒種子,從播種流水線下來后,并不是直接進入玻璃溫室。“這兩者中間少不了催芽室的過渡。”在金國勝的指引下,記者看到,工作人員將近3天前播種的番茄苗,從恒溫催芽室里推出,準備送往玻璃溫室。“催芽室溫度不變,有利于種苗發芽。像花類種苗催芽需要30多個小時,番茄苗則需要60多個小時,辣椒苗需要90多個小時,都比常溫催芽效率提高了數倍。”
目前,已經育好的茄子苗、番茄苗等種苗,將等待農戶的“驗收”,前往田塊“安家”。“通過自動化播種流水線,既能解決散戶種子浪費的問題,又能從種源、環境上對種苗品質進行管控,讓出苗率、壯苗率提升至98%以上。”郭子卿介紹,目前,中心的種苗供應業務,覆蓋金華八縣(市),并輻射到省內、省外多個城市。
據了解,浙中現代農業共同富裕先導區項目,除了智慧農業示范園之外,還有雙龍實驗室、現代種業創新中心兩個項目。其中,雙龍實驗室將聚焦生物種業、現代農機、農產品質量與營養健康三大方向,打造“人才匯聚、資源共享、合作創新、國內一流”區域性科創平臺;現代種業創新中心將聚焦優勢物種開展聯合攻關,打造成為浙中種業創新高地。
眼下,智慧農業示范園奏響春耕進行曲,婺城沃野生機勃勃,正描繪出一片“新豐景”。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