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馬曉芬)人勤春來早,眼下正值水稻育秧的最佳時節。在婺城區蔣堂鎮許里村的“好樂耕”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機械轟鳴,三條智能育秧生產線開足馬力生產。一個個空秧盤經過自動填入基質、澆水、播種、覆土、出盤,整個流程不超過30秒,科技范十足。隨后,一個個播種均勻的秧盤被機械臂靈活抓取,并整齊疊放在叉車板上,再由叉車送往出苗室,進行精準催芽。
“這三條生產線,最大的特點是節省人工。”“好樂耕”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品牌宣傳部負責人姜酌悅介紹,常規播種需要10至12人,依托流水線只需要3人,就能完成整個流程。目前,三條生產線每小時可以制作3000張秧盤,每天產量至少達24000張秧盤,能滿足800畝水稻田的使用。
俗話說“秧好一半谷”,秧苗質量關系全年收成。除了智能育秧生產線,該中心也配置了浸種及出芽暗室等功能區塊,建有約50畝育秧大棚,搭配輸送軌道及噴滴灌設施,確保秧苗長勢良好。姜酌悅帶記者邊走邊參觀,感受一粒種子到一株秧苗的蛻變。
在現場,記者見到6臺浸種箱依次排列,這里就是種子旅行的起點。經過優選的種子,先在浸種箱里“泡澡”,浸泡時間視品種、溫度各有不同;然后經過離心機甩干水分,進入到藥劑拌種環節,增強種子的生長活力;接著,鏟車來回穿梭,將基質送到育秧生產線上,同時,早已等候在此的種子,將坐上生產線的“過山車”,完成自動播種鏈之旅。
秧苗長得好不好還取決于技術創新。“中心把播種好的秧盤送進出苗室,采用‘疊盤暗出苗’技術,高密度立體疊盤在恒溫恒濕條件下進行精準催芽,有效提高了出苗率和秧苗質量。”姜酌悅介紹,在出苗室僅需2天左右的時間,秧苗便能破土而出。出苗后,這些秧苗會被移栽至大棚中,進入二段育秧管理階段。
據了解,“好樂耕”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采用智能化、工廠化育秧模式和“疊盤暗出苗”技術,大幅縮短時間,節省勞動力,極大地提高早稻育秧效率,保證了育秧品質,切實受到農戶歡迎。今年,該中心早稻計劃育秧2萬畝,目前已接到“育插秧”訂單近2萬畝。育秧服務從3月初開始,將持續至4月底。“中心具備溫濕度可控技術,可以將損耗降到最低。”白龍橋鎮種糧大戶楊桂芳多年來在這里育秧,他說,有了農事服務中心這個“田保姆”,育秧少了后顧之憂,種糧更有底氣。
“好樂耕”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由浙江萬里神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不僅是浙江省首個綜合型一體化現代農事服務中心,也是浙江省五星級現代化農事服務中心。服務范圍覆蓋了金華市本級三個區及蘭溪、東陽、龍游等多個周邊地區,為當地農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目前,該中心可提供育苗育秧、烘干加工和倉儲保鮮等11項服務,年服務能力達10萬畝次。每畝節約種植成本80至150元,大幅提高農戶種糧便利性和積極性。
近年來,婺城區建立鎮、村、企業三級農事服務共富機制,大力開展農業“雙強”行動,重點培育發展“全程機械化+”新型專業服務組織,探索推廣“服務中心托管、農民使用”新模式。目前全區共建成農事服務中心2家,服務面積達20萬畝,有效提升農機服務水平。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