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婺城區羅店鎮北山路的農業智能化優質蛋品加工廠里,一條終端補鏈、高端延鏈、整體強鏈的生產線進入調試階段,為接下來投產做準備。
依托這條自動化生產線,一枚枚剛從鴨場輸送出來的鴨蛋經過清洗、消毒、殺菌、人工光檢、裂紋檢測、分級、腌制、二次潔蛋、包裝、高溫蒸煮等一系列環節后,成為優質蛋品,送往盒馬、叮咚、七鮮、福泰隆等各地銷售平臺,源源不斷進入千家萬戶。
引進自動化生產線是企業完善產業鏈條布局的一部分。作為全省單體規模最大的養鴨基地,金華市金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年產無抗鴨蛋2000多噸,在發展中注重產業延鏈、補鏈、壯鏈、強鏈,向上游發展種禽繁育、畜禽養殖、飼料生產,向下游發展鮮蛋供應、蛋品加工、肉食生產、物流運輸、三產融合等項目,形成全鏈條發展格局。
婺城是傳統的農業大區,品種齊、種類多、體量大。從全鏈條做精“一枚蛋”,我們不由得聯想到婺城“一只豬”“一頭!薄耙涣C住薄耙欢浠ā薄耙槐琛钡犬a業的發展。雖然幾者在產業品種、規模、品牌效應上殊有不同,但在產業鏈發展上有相通之處,那就是怎樣打通從種養殖端到消費端的通道,讓全鏈條賦能產業發展。
眾所周知,婺城雖說是農業大區,但是,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婺城農業有辨識度、有影響力的品牌并不多。培育有市場號召力的“領頭羊”,迫切需要在全鏈條上發力,建立產、加、供、銷一體化的產業體系,打造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產業鏈,形成品牌創建激勵機制,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業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壯大。
當然,做大做強做精農業產業,要做的功課還有很多。一方面要以全產業鏈思維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生產端變革,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降低對單一環節的依賴,提高產業韌性。另一方面,要積極培育新型農業主體,探索多種利益聯結路徑,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實現資源共享、技術交流和協同創新,讓農業產業鏈的“筋骨”更強健、價值鏈的“血脈”更暢通、利益鏈的“紐帶”更緊密。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