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現場推進會在杭州召開,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深化“校園餐”專項整治。
近日,婺城融媒記者與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家長代表一起,直擊學生餐從接單、采購、檢測到配送、制作的全過程,見證“一餐一飯”背后的嚴謹與細致,追問“一餐一飯”的監管與責任。
菜價不是企業“一言堂”
來到位于竹馬鄉的“明輝配送”,公司工作人員介紹,每周五上午,各個學校會將下一周的菜品、數量通過“天下糧倉”系統下單。針對記者提出的菜價的問題,公司相關負責人汪益良表示,菜價由學校、家委、配送公司組成采價小組到約定的四家超市(世紀聯華、沃爾瑪、大潤發、物美)采價,以超市零售價為基準價,再按公司中標時承諾的下浮率折算后作為結算價。
配送公司將整理好的訂單按類別提前分發給各供應商。供應商根據訂單需求,準備相應的食材。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表示,供應商的資質和食材來源是監管的重點之一。“我們要求供應商必須提供完整的進貨憑證和檢驗檢疫證明,確保食材來源可追溯。”
食材“趕鮮”安全“鎖鏈”環環相扣
每一輛配送車都安裝了攝像頭、車載GPS,可實時追蹤配送車輛軌跡和遠程監控冷庫。為了保證食材新鮮,不同的食材會在不同的時間段配送到倉庫。所有食材都必須進行48小時以上的留樣觀察。
干貨和部分預包裝產品會在下午陸續送達配送企業的倉庫。倉管員逐一核對送貨單,檢查食材的品牌、數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晚上,新鮮的蔬菜送至倉庫。配送公司必須對蔬菜進行食品安全快檢,項目主要為農藥殘留檢測?鞕z員小張說:“我們采用快速檢測設備,確保在短時間內得出結果。只有檢測合格的蔬菜才能進入分揀環節!
對于記者的疑問:“快檢能真實反映食材的安全性嗎?是否有些食品安全問題快檢測不出?”金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處處長林劍鋒表示:“企業必須執行‘可疑即下架’原則,寧可誤判也不能放過風險。校園食材配送企業快檢之外,市場監管部門還會不定期開展快檢和監督抽檢,如果檢測不合格,會立刻要求下架,然后啟動處置程序開展處置。”
現場,記者和家長對各類蔬菜進行了隨機“點檢”。金華市食藥檢院工作人員當場開展快速檢測,并與企業自檢數據進行比對,檢測結果合格率、比對率均為100%。家長代表表示:“看到蔬菜經過這么嚴格的檢測,我們心里踏實多了!
次日凌晨,肉類等生鮮食材送達倉庫。驗收員仔細檢查食材的新鮮度,并核對當天的檢驗檢疫證明。“生鮮食材對溫度要求很高,我們必須確保冷鏈不斷,保證食材的新鮮度。”驗收員金利春說。
執法人員通過“浙食鏈”核查肉類供應商的相關資質,重點檢查了冷鏈運輸記錄和檢驗檢疫證明。家長代表也對冷鏈車的溫濕度進行了查看。
看到當天肉制品中有肉沫,記者想到曾有家長反映,學生食堂配送肉沫,是不是因為當天肉不新鮮,所以剁成肉沫?配送方解釋:“量大的時候,學校怕耽誤開餐,我們會幫助處理一些肉制品,這些看學校的需要。但肉都是新鮮的!睂z查中發現大排肉是冰凍的,配送方表示:“這是凌晨屠宰后急凍的鮮肉,冷凍是為了方便機器均勻快速切割!
車輪碾碎星光驗收碼全程追蹤
所有食材檢測合格后,工作人員開始按訂單分揀裝車。執法人員檢查了配送車的衛生狀況和保溫設備運行情況,確保配送環節無疏漏。
“每一輛配送車都會帶上當天的檢測報告,確保學校能夠隨時查驗食材的安全性!迸渌拓撠熑送趿θA介紹。
凌晨4點半,配送車準時出發,前往各學校。記者跟隨其中一輛,見證了食材從倉庫到學校的全程。配送車到達學校后,學校組織相關人員進行二次驗收。每天由一名家長、教師協同食堂負責人通過掃碼登錄“天下糧倉”電子驗收系統,逐一對當天食材的質量、數量進行核對,確認無誤無質量問題后實時上傳數據等信息到監督平臺。
一路跟蹤,記者來到了此次配送的最后一站,金華市青春中學。
廚房比考場還嚴格
早上6點,青春中學的食堂內,工作人員就已經忙碌起來。食材領料與驗收、清洗與預處理、加工與烹飪、食品留樣管理,每一道工序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執法人員對食堂的衛生狀況、從業人員健康管理等進行了檢查,確保符合餐飲食品安全操作規范。
學校羅老師介紹,食堂后廚一共有9個攝像頭,全都接入了省里的“陽光廚房”系統,后廚的一舉一動都在監控之下,“剛開始的時候,偶爾有工作人員忘記戴帽子口罩,系統就會馬上抓拍并發送預警到我的手機上,我就能立即通知他們整改,現在他們知道了監控的厲害,規范操作的意識已經很強了!眳^市場監管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科科長徐涵杰補充說:“省市區三級監管部門都可以通過系統實現遠程監管,冰箱溫度異常、紫外線消毒未開啟等,也都有智能監控系統,發出的預警,執法人員也能第一時間收到信息,及時督促整改,大大提高了監管效率。”
家長代表則全程觀摩了烹飪過程,對食堂的衛生狀況和操作規范表示認可。
陪餐的餐盤盛著雙重責任
目前婺城區各中小學都落實了學校領導陪餐制度,部分學校也在創新開展家長陪餐制度。當記者問青春中學校長徐貴龍,陪餐制度是否形式大于意義?
徐貴龍認為,陪餐是有一定作用的,學校每天安排一名校領導陪餐,既能了解學生的飯菜質量和衛生情況,也能了解學生的需求,便于改進食堂工作。同時,陪餐也是一個師生交流的好契機。徐貴龍也表示,美味、營養和光盤之間還是很難完美兼顧。眾口難調,同一個廚師,又是大鍋菜,時間長了確實容易吃厭。學校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盡量讓菜品豐富一些。學生遇到喜歡的菜,可以到窗口多次添加。
中午11點半,當天參與檢查的區市場監管局、區教育局和學校領導等一同在食堂與學生共進午餐。家長代表則表示:“親眼見證了學生餐的制作和配送過程,我們對孩子的飲食安全更加放心了。”
記者手記
跟隨學生餐從采購到上桌的全流程,最深的感受是:食品安全在系統性保障中愈發透明。配送、監督、使用“三權分離”的機制設計與數字賦能的智慧監管,正在重塑校園餐的安全生態。當技術手段與制度創新共振,監管便有了“透視眼”和“鐵手腕”。
我們深信:用制度筑牢防線,以科技照亮盲區,讓共治凝聚合力,這或許就是破解食品安全困局的中國方案——既要有雷霆萬鈞的專項整治,更需潤物無聲的日常堅守。畢竟,孩子們碗中的每一粒米,都該經得起良心的丈量。
當然,安全只是起點,營養與溫度才是更高追求。讓我們用最嚴謹的智慧監管和最溫柔的人文情懷,讓校園食品既飄得出飯香,也守得住信任。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