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華市區出發,只要40分鐘,便能到達安地鎮喻斯村。這里,山泉潺潺流淌,翠竹郁郁蔥蔥,夏季日均氣溫僅有26℃,宛如一處天然的避暑天堂。
曾經交通閉塞的喻斯村,如今已成功蛻變,成為國家級美麗宜居示范村、國家級AAA級景區和省級休閑旅游示范村,更憑借“夏日避暑勝地”的美譽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詩畫山水浸潤人文底蘊
從喻斯村村口出發,向上走十分鐘就來到了鳳凰山山腳。這座海拔500余米的山峰形貌奇絕,從空中俯瞰如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早在明清時期,這里便是“金衢盆地”的咽喉要道,山間至今仍蜿蜒著8公里長的官鹽古道。
關于鳳凰山的由來,村中流傳著一個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村上有一個叫做喻斯的人。某一年的旱季,已經好久沒有下過一滴雨了,村民請求喻斯求雨,喻斯欣然答應,接連三日不眠不休求雨。當天夜里傾盆大雨傾瀉而下,這滿山竹子一夜間開花結果。因后山的滿山竹子和純凈山泉引鳳而來,故得名“鳳凰山”,此后村子風調雨順。
村民因此對喻斯大為尊敬,后來為了紀念喻斯。村民便將村子原名柴塘改為“喻斯”。據史書記載明嘉靖年間,秉標公從武義遷居,為喻斯葉氏始祖,至今村上的葉氏也已有數百年的歷史。
喻斯村以“一步一景”聞名,自然景觀與人文底蘊相互交融,為游客帶來獨特的休閑體驗。村口的楓楊古樹群、古樸的古橋以及清澈的雅干溪,共同勾勒出“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美景。
如今的喻斯村以文化為筆,山水為卷,精心繪制鳳凰山文旅藍圖。2024年,喻斯村共接待了來自各地的研學團隊,總計3000多人。孩子們在研學中了解鳳凰山歷史、體驗古法造紙。去年11月落成的“喻斯騎行驛站”,不僅提供休憩、醫療服務,還具備承辦賽事的能力,成功串聯起鳳凰山、石嶺頭水庫等景點。騎行友誼賽、登山挑戰等活動吸引了眾多體育愛好者踴躍參與。“接下來,我們想要進一步發掘鳳凰山的文化資源,開發文旅項目,打造‘北有雙龍洞,南有鳳凰山’的文化品牌。”金華喻斯生態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書軍說。
清涼經濟激活山間活力
“當時,村里發展受限,村民們增收困難。我們便把目光投向了村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想著能不能闖出一條新路子。”村支書葉根財一邊駕駛“鄉村振興號”小火車,一邊回憶從前,“咱這兒山清水秀、氣候宜人、風景也好,要是利用起來,說不定能給村子帶來新希望。”
2017年,借著政策的東風,喻斯村開始涌現一批特色游樂項目。竹海玻璃滑道在翠綠竹海中蜿蜒穿梭,游客乘坐其中,仿若置身綠色的海洋;高空玻璃漂流憑借其驚險刺激的體驗,吸引了眾多尋求挑戰的游客……
這些游樂項目不僅給喻斯帶來了游客,也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村內還引入旅游公司開發文創產品,如竹制工藝品、桂花酒,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葉根財積極策劃農旅融合項目,“鄉村振興小火車”觀光線路獨具匠心,將農田與景區巧妙串聯,增添了不少游玩樂趣。
2021年是村子旅游發展的“高光之年”,當年前來喻斯游玩的游客數量升至十幾萬人次。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為喻斯村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提升,村民們也切實從中受益,紛紛開起民宿、農家樂,形成了充滿活力的“家門口經濟圈”。
“這幾年我們越來越意識到,如果不推陳出新,就留不住游客。”葉根財說。為了恢復村莊漸漸淡去的旅游活力,喻斯村聯合旅游公司立刻行動起來,積極謀劃新項目。“今年,我們嘗試開發一些新的項目,比如打造萌寵樂園,建立垂釣場所、網紅打卡地等。”楊書軍說。
與此同時,村里計劃深入挖掘本地的民俗文化,邀請民間藝人入駐,現場展示剪紙、竹編等傳統手工藝制作過程,游客不僅能一飽眼福,還能親自上手體驗,把自己的作品帶回家。同時,對現有的旅游基礎設施進行全面升級,翻新游客休息區,增添更多遮陽避雨設施,優化標識牌,讓游客在村內游覽更加便捷順暢。另外,圍繞本地的特色農產品,如高山蔬菜、土蜂蜜等,開展農事體驗活動,游客可以參與蔬菜采摘、蜂蜜搖取,感受鄉村生活的樂趣,還能品嘗到新鮮的農家美食。
喻斯村的蝶變,是黨建引領、文旅融合的生動范例。通過“生態+旅游”“文化+產業”“村民+創客”的三重疊加,這個曾經的山區窮村成功走出了一條“以美促富、以文興產”的共富之路。未來,喻斯村還將持續深耕文旅融合,不斷探索創新,致力于打造成為獨具魅力的鄉村旅游勝地。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