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黃騰達’的黃達茶花,看看有沒有喜歡的,走過路過不要錯過”……近日,花香環繞中,婺城區竹馬鄉聯民村“80后”茶花種植戶蔣經偉和往常一樣,正將手機鏡頭對準展示臺上的一株茶花,在自家花圃賣力吆喝。手機頁面上,他的抖音直播間里正滾動著網友的留言:“這個好看!”“價格多少?”
一個手機支架,一個補光燈,一張展示臺,一把小板凳,便構筑成了花圃里的直播間。現場,蔣經偉時而詳細介紹各色茶花品種和特點,時而起身幫網友找尋心儀的花卉,時而在標簽上用記號筆寫下下單用戶的手機尾號。這樣的直播一般從下午開始,持續五六個小時才結束。
蔣經偉出生于1988年,是一名“花二代”。上世紀八十年代,他的父親蔣根有便開始種植茶花,是當地第一代茶花種植戶。耳濡目染下,18歲的蔣經偉也跟著父親認花卉品種、學習茶花培育種植技能。如今,蔣經偉家的苗圃種植面積約30余畝,共有十多萬株苗木,其中茶梅近60種七萬余株,茶花400余種上萬株。但隨著行業競爭加劇,線下銷售遭遇困境,2023年下半年,蔣經偉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踏足網絡直播。“我從小就和這些花一起長大,每一朵都承載著我們全家的心血,我不能看著它們就這樣無人問津、慢慢凋零。”他說。
一開始,蔣經偉開了直播卻不好意思開口說話,也不知道該怎么播。于是,他去看別人的直播,參加竹馬鄉里舉辦的電商直播培訓活動,學習掌握短視頻創作和直播帶貨的技巧。10月至次年4月是花開的季節,一有空,他就開直播介紹茶花、茶梅,還會在賬號更新各色茶花和茶梅視頻以及養護小知識等。漸漸地,蔣經偉的抖音賬號受到了越來越多花卉愛好者的關注,已經擁有了近4000名粉絲,直播間里的成交量從最開始的兩三單變為現在的三四十單,銷售額也從以前一天一兩百元上漲到現在的兩三千元,實現了質的飛躍。“自從開辟了新的銷售渠道,我對茶花銷售越來越有信心了。”蔣經偉笑著說。
談及線上銷售的心得,他顯得有點不好意思,“多說說就會了,熟能生巧。我直播風格主打的就是真實,不管線上還是線下,最重要的還是產品得優質。”
蔣經偉主要負責線上抖音銷售,他父母則負責茶花種植培育和線下銷售。為了打開新的市場空間,蔣經偉家種植的茶花樹型從大型花轉到小型精致花,并以薄利多銷的形式普惠廣大客戶,從今年2月初至今,線上線下銷售收入已有十多萬元。“我們的茶梅‘英國八號’賣得很火爆,在網上一花難求,茶花‘友之蒲’‘迷茫的春天’等也賣得很好。”蔣經偉介紹道,“有的客戶每天都會來看直播,看到新品種就會買點。我們國內訂單最遠銷往新疆。”
記者看到,蔣經偉的抖音賬號叫“老蔣的花圃”,簡介上寫著“品種包對版終身售后”。“老蔣家買過多棵了,耐冬樁性價比超高”“苗子非常好,價格也很實惠,很實在的良心賣家”……點進購買評價里,不少客戶曬圖寫好評,點贊產品物美價廉,還有的難掩欣喜之情,連曬18張圖,寫了近400字的評價。
“平常我都是一個人挑花材、拍視頻、直播、回復客戶問題等,說不辛苦是假的,但是每次收到客戶好評和認可,我就感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蔣經偉憨厚地笑著說,“能讓越來越多人看到我們金華茶花,我很高興。接下來,我想繼續擴大種植面積,提升自己的銷售能力,做大做強茶花產業。”
據了解,竹馬鄉茶花種植面積超600畝,品種近1300個,年產值超2億元。眼下,越來越多的新農人扎根鄉村,為鄉村振興錦上添“花”。
后記
蔣經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盡管他自稱“不會說話”,但在直播時卻游刃有余,憑借純粹的賣花方式打動了觀眾。他的母親章孝英回憶,過去她和丈夫都要挑著蛇皮袋坐火車到各地賣花。如今,蔣經偉借助互聯網和直播,將茶花故事傳遞到千家萬戶,直播間不僅成為銷售平臺,更是展示鄉村文化的舞臺。他的故事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縮影,展現了新農人用智慧和汗水在土地上書寫精彩篇章的追夢之路。期待在婺城大地上,未來有更多像他這樣的新農人涌現。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