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到,車蹦跳。”說的是金華老城區的道路高低不平,將軍路就是這樣起起伏伏。
雖然不是平展如砥,但不妨礙人們紛至沓來,誰讓它一半是歷史、一半是煙火……
每幢歷史建筑都有長長的故事
除了侍王府、將軍樓,將軍路兩側還有眾多歷史遺存。位于高山頭的民國初期浙江第五監獄水井、三清宮、永康考寓、解放軍122醫院(萬佛塔原址)、原金華中醫院住院部……每幢建筑背后,都有一個長長的故事,訴說著將軍路一帶的風云過往。
3月19日,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記者在三清宮見到了那塊刻有《重修三清宮全廟之碑記》的石碑,碑身完整,碑文基本可辨。據記載,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宋真宗“以天書降詔天下建天慶觀”,三清宮被改為天慶觀。1896年,金華知府繼良率先捐俸銀作為倡議,召集重修三清宮。兩年后,道觀煥然一新,留下了《重修三清宮全廟之碑記》。20世紀90年代,金華老城區改造拆遷時,這一帶原本要拆除,碑刻的發現,讓三清宮得以保存。
“過去實行科舉考試制度,下面縣市的考生來金考試時,會住在考寓里。”3月19日上午,廣東小伙李浩風來到永康考寓參觀,保安姜躍健熱心地介紹考寓的由來。看到考生背著書架的雕像、坐在窄小號舍里考試的蠟像,平生第一次參觀考寓的李浩風覺得很新奇:“沒想到金華這么有文化底蘊,保留了這些場所。”
永康考寓的對面是解放軍原122醫院,如今大門緊閉。六層小樓看上去并不顯眼,過去,它可是金華百姓求醫問藥的好地方。2021年,婺城區瑯琊初中老師周勝明挖掘了122醫院的一段過往——在20世紀70年代為山區沙畈百姓提供醫療援助,持續兩年半時間。2021年10月,6名老軍醫受邀重回沙畈,一些山民還記得他們,握著他們的手,回憶當年122醫院醫生為自己治病的經歷。
在122醫院的原址,曾矗立過“浙中第一塔”——萬佛塔。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間,因塔身外壁每塊磚上雕有佛像而得名。塔下有一寺,原名“永福寺”,北宋大中祥符年間改為“密印寺”,因為在萬佛塔下,俗稱“塔下寺”。抗戰期間,為了不讓萬佛塔成為日軍侵略的“指向標”,萬佛塔被拆毀。提及這段往事,老金華人痛心疾首。2019年,新萬佛塔在高山頭一帶對外開放,成為金華的新地標建筑。
在國網金華供電公司客戶服務中心的對面,有一幢風格特殊的房子,白墻、黑瓦、青磚,門額上雕花精細。金華市中醫醫院75歲的醫生平卸奶確認,這里是該院第三診所的舊址,建于1962年,是省內典型的近代醫療公共建筑。
……
漫步將軍路,聆聽這些歷史遺存或保留或重建的故事,除了慨嘆金華城歷史的悠久和先人的智慧,亦能體會后來者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齊全的服務背后是濃濃的人間煙火
走在將軍路上,能感受到滿滿的煙火氣息。
靠近東端的金華市博物館一到周末就熱鬧非凡。西端的福蓮匯大廈、銀泰城位于西市街商圈。中間有酥餅店、咖啡店、煙酒店、飯店、鹵味店、與將軍路近在咫尺的金華市中心醫院、派出所、各類診所、機關幼兒園、居民小區……
將軍路一帶能提供這么齊全的服務,可能與它的歷史有關。老金華人還記得,國網金華供電公司客戶服務中心這塊位置,以前是金華地委所在地,后門正對著將軍路。
“20世紀七八十年代,金華八大公司都在將軍路上。”網友“歡哥”回憶,有鹽業公司、五交化公司、醫藥公司、土特產公司等。“歡哥”出生在1969年,50多年的人生,與將軍路密切相關。1958年,他的父親從北京調到金華,母親跟隨過來,在機關幼兒園當老師,“歡哥”31歲之前,就住在幼兒園里面的宿舍里。將軍路上的美食,他現在還常去享用。
20世紀80年代初,市民楊先生到土特產公司工作,公司與機關幼兒園隔了一堵墻,有棉繭科、茶葉科、土產科等,那時將軍路還叫建國路。他還記得,公司從安徽調運薄荷油賣到上海,價格不菲,茉莉花浸膏也如此,當時有“拎五六斤茉莉花浸膏等于拎五六臺進口彩電”的說法。
老蔣酥餅在將軍路255號,開了29年,如今還是家庭作坊,一家人堅持手工做餅,不愿做大,一天2000多只產量,基本能賣光。
麗娟飯店開了30多年,地址幾經更換,如今固定在將軍路204號,以紅燒鯉魚出名。店主何麗娟曾在糧店上班,停薪留職后,自謀職業,開起飯店。曾經,她凌晨3點半起床做早餐,金華六中的老師對她做的煎餃念念不忘,希望她別中斷這門手藝。后來她還是中斷了,只做中餐和晚餐。“吃不消了啊,你看我今天吃完早餐,要忙到下午3點才能吃第二頓。”歲月不饒人,何麗娟今年已76歲,背部微駝,重活交給兒子干,她干輕活,不時還嫌兒子干得慢。3月19日,她抓起一條4.5公斤的鯉魚,拿起菜刀去鱗,“嚓嚓嚓”幾下,有成年人兩個指甲蓋大的魚鱗紛紛飛落。破肚、改刀,不在話下。油加熱后,她一手抓魚尾,一手拿勺按住油鍋里的魚頭,油星濺到她的手上、臉上,她像沒事一樣。“你看,臉上這些斑點都是熱油燙傷的。”她輕描淡寫地說。雖然忙個不停,何麗娟心里高興,得益于古子城旅游的發展,飯店生意不錯,她能在將軍路上繼續書寫自力更生的故事,助力點亮這一方人間煙火。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