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隊員在訓練基地揮灑汗水,商旅客人入住江畔酒店,年輕人下了班來這里繼續“充電”……這份“熱鬧”并非來自市區的繁華商圈,而是婺江之濱的金華水上運動中心。這座因省運會而建的場館,沒有因為賽事成功舉辦過后陷入沉寂,而是在婺城城投集團多元化運營和多元產業生態優勢加持下華麗轉身,成為集體育文化、休閑娛樂、商務活動等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體育場館作為城市地標和公共活動的重要載體,其賽后利用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從競技舞臺到文體中心,兩年多來,作為金華水上運動中心投資建設運營的主體,婺城城投集團充分發揮省運場館功能效益,迎合市民需求創新場館賽后利用新模式,不僅促進了婺城體育產業的發展,也在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能級、拉動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
以賽興產流量蓄能煥新機
春日午后,在婺江之濱的金華水上運動中心訓練基地,山西省賽艇隊的運動員準時開練,全力備戰今年在廣州舉行的全運會。暖陽下,40余名水上運動健兒泛“艇”江面,奮力揮槳,劈波斬浪。
“婺江水域寬闊,近5.8公里的河道是一處極佳的靜水河面,讓隊員在訓練時有了更多發揮的空間。”山西省賽艇隊教練高凱龍介紹,去年11月,他們來到婺城開啟封閉式訓練,除了惡劣天氣,這樣的常規訓練雷打不動。
金華水上運動中心是第十七屆省運會重要比賽場館之一,規劃總用地面積208畝,場館建設用地面積95畝,承辦了皮劃艇、賽艇、小輪車、輪滑等比賽。該項目也是婺城推進城市更新,統籌提升城鄉風貌,推進體旅融合發展而打造的一處地標建筑。
賽事舉辦后,體育場館何去何從?面對場館再利用這道必答題,婺城早在前期規劃時就著眼于賽后利用需求,將規劃重點放在城市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方面,讓場館在建成時就擁有了“面向未來”的資本。
省運會后,憑借卓越的場館條件與完善的服務體系,金華水上運動中心走出一條“以賽興產”之路。自2023年7月以來,已有國家賽艇隊、國家摔跤隊、吉林省速度輪滑隊、山西省賽艇皮劃艇隊等多支省、市乃至“國”字號運動隊入駐集訓,并主辦或協辦大型賽事10余場次。
體育賽事帶來的乘數效應日益顯現。“接下來,我們計劃在小輪車場館的空閑地塊增設訓練場地,以滿足拳擊、匹克球、賽艇、皮劃艇等多元化運動項目隊伍的集訓需求,并增加籃球場、羽毛球場等對公眾開放的多功能場地。”婺城城投集團下屬公司誠越實業體育經濟科科長陳俊睿介紹,公司正放眼全國體育賽事版圖,爭取承接國內各級賽事,今年計劃承辦7場全國級、省級和市級賽事,努力實現“賽事+”融合發展。
配套提質構筑多元服務圈
在運動場館西側,一座集會議、商務、住宿、餐飲于一體的錦湖觀瀾酒店依江而建。訓練結束后,隊員們統一回到酒店休息、用餐。“不管是日常集訓還是后勤保障,這里都安排得十分周到,幫助我們很快適應了在這里的生活和訓練。”山西省賽艇隊隊員李思諾說。
金華水上運動中心致力于打造集專業訓練、住宿餐飲及全民健身體驗為一體的集訓基地。為確保所有參賽人員和入駐隊伍的狀態,在配備專業訓練場地的同時,誠越實業對標國家級專業訓練環境,聯合酒店為各支隊伍提供高質量的食宿安排。酒店可滿足400人規模的集訓接待,通過公司化運作、市場化經營,已共計接待約2.8萬人次。
其實,錦湖觀瀾酒店大樓的前身就是為省運會、亞運會配套建設的運動員宿舍。然而,在非賽事期間,大量客房利用率較低。如何做好賽后利用的“后半篇文章”?婺城城投集團給出了多元運營的解題思路,引入第三方專業團隊,按照四星級標準對該項目進行設計與裝修,打造成為高端時尚、設施齊全的現代化酒店。
錦湖觀瀾酒店共設有150間客房,同時精心配套了餐廳、健身房和會議中心等功能區。前廳經理方倩告訴記者,除了集訓和賽事接待,酒店將目標客群鎖定在商務出行與休閑旅游市場。憑借高性價比以及得天獨厚的江景視野,這里成為婺城招商引才群體以及商旅客人在婺城落腳的首選地。“即使在工作日,酒店客房平均也能保證50%以上的入住率。”方倩說。
夜幕降臨,酒店裙樓的環形燈光帶漸次亮起,與不遠處的萬泰奧萊商業綜合體交相輝映。當競技激情融入市井煙火,這片由榮光學校、鉑爾曼酒店等組成的婺城新城區“15分鐘品質生活圈”,因這座臨江酒店的加入煥發新的生機。
育才筑基青春揚帆逐夢場
每逢周末,金華水上運動中心內人氣最旺的當屬輪滑館。自從婺城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入駐輪滑館,這座集社會實踐、興趣拓展于一體的“青春能量場”吸引了新城區及周邊的眾多中小學生前來探索,在這里開啟成長的多彩課堂。
省運會的喧囂散去,如何讓輪滑館擺脫“賽時火熱、賽后冷清”的困境?2023年,婺城城投集團將輪滑館1-2層的閑置空間轉化為婺城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設置了音樂、舞蹈、科技等教室、體育運動場所,以及紅領巾學院、南山生態展廳、消防教育館等活動空間,由婺城城投集團下屬子公司雛英科技負責運營,全方位服務青少年創新創造和實踐成長需求。
不久前,婺城區青少年活動中心迎來了新學期。“今年春季班,我們開設了書法、舞蹈、體育、科技等10大類42項課程,有1755名青少年報名。”雛英科技副總經理方磊介紹,課程主要圍繞少年科技學院、書畫學院、音樂學院、體育學院四大專業,2024年以來共開設323個班級,服務超7500人次,有效填補了新城區內青少年綜合性活動場所的空白。
在助力青少年成長的同時,雛英科技還在婺城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開設“青年夜校”。一到晚上,教室幾乎燈火通明,青年們“白天上班、晚上學藝”,不亦樂乎。攝影、瑜伽、音樂、化妝等都是熱門課程,今年特別開設的iPad繪畫、辦公軟件應用課程更是人氣火爆,招生階段名額一放出很快就搶光了。
“過去覺得新城區缺文化氣息,現在下班后能在家門口學技能、交朋友,獲得感很強。”學員方珊珊的話,道出了場館“空間再造”的價值。
方磊透露,接下來,公司還計劃依托水上運動中心專業場地,發展賽艇、皮劃艇、摔跤等特色項目,組建青少年興趣社團,讓省運遺產真正轉化為人才培育的沃土。
記者手記
一座場館的活力密碼,在于從單一賽場走向多維生活。金華水上運動中心的轉型實踐,讓我們看到了體育場館從“賽事地標”向“城市會客廳”躍遷的可能。這里不再只有競技的吶喊,更有著青少年成長的歡笑、年輕人充電的專注、商旅人駐足的閑適,這種復合型功能空間的營造,破解了大型場館賽后“沉睡”的行業痛點。
婺城以超前規劃為基底,通過市場化運作和精準需求對接,讓省運遺產轉化為持續增值的城市資產,這種“建管用”一體化的智慧,既保留了競技體育的專業基因,又植入了城市生活的煙火氣息。當賽艇劃破江面的漣漪與夜校課堂的燈光交相輝映,我們讀懂的不僅是一個場館的運營之道,更是一座城市將公共空間轉化為發展動能的新范式。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