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尖峰通信電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尖峰電纜公司”)是浙江尖峰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作為國內投產較早的通信電纜企業,至今仍保存著生產2400對電纜的能力,主導產品為軌道交通市內通信電纜及樓宇建設大對數綜合布線等,廣泛應用于電站、地鐵、機場、樓宇建設等重點通信工程。
在通信電纜行業,一根看似普通的電纜,究竟能創造出怎樣不凡的業績?尖峰電纜公司給出了“通信電纜產品年產值全省排名第一”的答案。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一家歷經30余載商海沉浮的老牌企業,在不斷探索中開辟出的一條“向新路”。
破局:技術突破帶來市場裂變
尖峰電纜公司成立于1993年,起初以生產市話電纜為主,曾見證國內固話網絡黃金時代,投產不到四年就穩居郵電部通信企協50強。然而,隨著時代發展和技術迭代,市話電纜逐步被光纜所取代,傳統業務遭遇斷崖式下跌,倒逼企業開啟戰略轉型。
“早期公司業務繁榮,我們很少關注衍生產品的研發。”尖峰電纜公司技術總監、總經理助理盧超芳回憶,面對生存壓力,公司嘗試將研發方向轉向適用于更多用戶場景的衍生產品,陸續推出同軸電纜、寬帶網線等,逐步在民用領域積累起一定基礎。
轉折發生在2012年,尖峰電纜公司成功斬獲首個地鐵訂單。“軌道交通對電纜的要求極高,尤其是在阻燃性能方面,堪稱苛刻。”盧超芳介紹,地鐵通信電纜內部填充了油膏,這給阻燃性能的研發帶來巨大挑戰。一開始,她以為采用優質的護套材料即可,但實際操作中卻發現,高阻燃材料不僅價格高,還會導致擠塑機運行困難,生產速度極為緩慢。
“產量跟不上,成本大幅上升,客戶自然難以接受。”為了叩開地鐵通信電纜市場的大門,尖峰電纜公司重構技術體系,投入大量心血攻克技術難題。針對地鐵隧道密閉環境,突破性采用芯線結構優化方案,通過減少可燃材料占比、強化屏蔽層結構、壓縮線芯間隙等創新,成功研發地鐵干線用無鹵低煙阻燃通信電纜,阻燃性能達到國標A類、B類、C類標準,阻燃檢測僅為0.5米,居全國領先水平。
技術突破帶來市場裂變。隨著中國地鐵建設進入加速期,尖峰電纜公司成功把握時代機遇,產品應用于北京、香港、深圳、杭州等近30個城市地鐵項目,國內市場占有率突破30%。更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雅萬高鐵、中老鐵路等國際工程提供通信保障。
過去幾年間,尖峰電纜公司年產值穩定保持在7000萬元以上,產品矩陣已覆蓋多個前沿領域,包括絕緣性能是普通電纜5倍以上的永備通信電纜,采用輕量化設計、更適用于國際市場的高傳輸地衰減發泡填充式通信電纜,專為地形特殊、施工難度較大區域設計的防水架空自承式通信電纜,政府專用的高絕緣通信電纜等。在危機里找到商機,尖峰電纜公司打了一場漂亮的轉型之戰。 (下轉二版) (上接一版)
突圍:標準制定重塑行業話語權
電纜市場錯綜復雜,客戶需求更是五花八門,如何找準市場定位?尖峰電纜公司有一套自己的標準。“我們不做大路貨,大部分廠家能做的產品,我們不做。”這是尖峰電纜公司在時代大浪淘沙下總結出的“生存法則”。
“技術門檻高,產品在市場上‘無代餐’,客戶黏性自然就高了。”盧超芳說,業內有句話,叫“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技術永遠是市場的根基。在這一理念的驅動下,尖峰電纜公司積極開展和參與各類標準的制訂。
去年底,由尖峰電纜公司牽頭起草的地鐵電纜“浙江制造”團體標準正式發布,是“浙江制造”首個地鐵用通體電纜的團體標準。此外,公司還參與了《1MHz及以下聚烯烴絕緣擋層聚烯烴護套通信電纜》國家標準(GB/T13849)的制訂。
憑借差異化策略,尖峰電纜公司形成難以復制的競爭優勢。而這背后是一支僅7人組成的技術團隊,近年來成功研發出高絕緣永備通信電纜、地鐵通信電纜成束燃燒B1級技術和地鐵通信電纜的屏蔽性能技術,獲得一項發明專利受理通知書和兩項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該團隊還在定制化產品方面展現出超強創新效能。幾年前,一位廣州客戶尋求定制帶色條的地鐵電纜,在多家碰壁后找到尖峰電纜公司。盧超芳帶領技術團隊破解這一行業痛點,成功拿下訂單,并使定制化產品反哺標準升級,成功培育新增長極。
眼下,面對新基建機遇,尖峰電纜公司構建“雙循環”發展體系:國內聚焦地鐵、核電等重點領域,首單核電通信電纜已通過驗收;通過CPR認證進軍國際市場,1600箱六類網線運往歐洲南部國家,實現自營出口零的突破。以技術創新應對市場迭代,用標準制定構筑行業話語權,在新型工業化浪潮中,尖峰電纜公司的“向新路”正延展出更廣闊的可能性。
(記者 張紅星)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