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馬曉芬)3月28日下午,婺城區第一屆道德模范暨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草根獎”發布儀式舉行。
自2007年以來,婺城區堅持政府引導、民間設獎、群眾評選,開展“草根獎”評選活動,邀請愛心企業捐助關愛資金,設立28個獎項,禮贊“身邊好人”、致敬“凡人善舉”。當天頒發的有助人為樂類、見義勇為類、誠實守信類、敬業奉獻類、孝老愛親類、文化耕耘類、自強不息類、特別貢獻類等8個獎項,共有28位百姓獲得殊榮。
“下面請‘見義勇為’類獲獎者上臺。”吳忠義身披綬帶,帶著靦腆的笑容,與其他獲獎者一起走上舞臺接受頒獎。
吳忠義是金華市交警直屬三大隊江北中隊輔警。2023年1月5日,休假的他遇到一位小女孩單腳踩空摔進了池塘,他果斷把懷中剛滿周歲的兒子放在路邊,直接跳進凜冽的水里,不顧一切將女孩拖回了岸邊。這不是他第一次“奮不顧身”。2015年,吳忠義在查處酒駕時被沖卡車輛撞傷,手腳三處骨折,至今留有后遺癥。這一次,關鍵時刻,縱身一躍,托舉生命,更彰顯他的“忠肝義膽”。
“誠實守信”類獲獎者施美仙是浙江利珉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去年4月3日,她在打掃衛生時拾到價值達20余萬元的財物,立即聯系保潔班長,并向值班民警報警,最終物歸原主。當失主取出一沓現金作為酬謝時,她卻婉言謝絕。面對巨額財物不為所動,施美仙用行動為“誠信”二字,詮釋了世間最美的真誠。
“孝老愛親”類獲獎者戴琴仙是蔣堂鎮下尹村村民。10年來,她傾盡全力照顧姐姐。當姐姐生命垂危時,她毫不猶豫拿出了購置新房的存款,還向親戚朋友借錢,支付了20多萬元的醫藥費。后來,經過3個月的住院搶救,姐姐雖然脫離生命危險,但半邊身子癱瘓,生活無法自理。為了照顧姐姐,戴琴仙辭去了工作,成了姐姐的全職護工。治療至今,戴琴仙已花費40余萬元,但她無怨無悔,詮釋了“血脈相連”的新內涵。
從紅毯到舞臺,施舜文格外珍惜輪椅駛過的每一寸。在他看來,大家把“自強不息”獎頒給他,既是對他助人為樂、樂心公益善舉的肯定,更是對他追逐夢想、成就未來的激勵。
“00后”施舜文是金華市婺城區三合公益服務中心創始人。五年前,因身體突遭變故,他一夜之間再也無法站立。面對變故,他沒有就此頹廢,而是憑借著驚人的毅力,成立三合公益服務中心,打造“益點點日常生活服務部”,推出“心愿便利店進社區”系列活動,架起公益與社區的橋梁,讓愛循環。截至目前,他推出的每日公益活動已服務附近居民1500余人。憑借自強不息,施舜文走出陰霾,奔赴夢想,溫暖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
在合影環節,25歲的施舜文遇到了87歲的曹榮安。曹榮安為金華人所熟悉的身份是金華市雷鋒事跡館館長,40多年來,他共牽頭組織各類環保主題活動2000余次,開展學雷鋒做環保巡回宣講2000余場。當頒獎典禮上年齡最小的獲獎者與年齡最大的獲獎者,兩雙手緊緊握在一起時,全場爆發出最熱烈的掌聲。“曹爺爺是我的偶像,有曹爺爺做榜樣,我就更有勁頭了。”施舜文的眼角泛起了淚花,曹榮安久久握著他的手不放,給他鼓勵。“年輕人要把道德精神傳承下去,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18年來,婺城區先后選樹了306位來自基層各界的榜樣“民星”。他們當中,有危難時挺身而出的勇士,在田埂上耕耘致富的先鋒,有數十年如一日守護親情的孝子,還有用誠信與善意溫暖街巷的鄰里。其中,更涌現出了“全國勞模”“浙江好人”錢瑞華、“中國好人”“全國最美志愿者”曹榮安等一批國家級、省市級道德典型。
春風化雨、浸潤人心。近年來,婺城區通過廣泛宣傳,進一步表彰先進、培育典型,倡導新風尚、弘揚主旋律,培樹了中國好人5名,浙江好人37名、金華好人133名,全國道德模范1名、省級道德模范2名、市級道德模范11名,繪就了以文化人、以德潤心的時代群像。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