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了池塘 活了村莊
羅埠鎮陳家村是出了名的“水產養殖村”,村里除了養鱉大戶汪益平,還有幾十戶人家靠養珍珠和經營水產獲得收入。如此一來,陳家村的200多畝池塘就成了陳家村人的“寶”,所以2008年,陳家村的村莊整治對村里的池塘下足了工夫。
原來的陳家村,沒有完備的排污系統,排水不暢,再加上村民們對居住環境的意識不強,所以一到雨天,村內就污水橫流,夏季更是臭氣熏天,蠅、蚊亂飛。村里大大小小的池塘,則成了村民們的“便捷垃圾池”。陳家村書記,珍珠養殖戶方云海告訴記者:“以前村里的大大小小池塘,隨處都可見漂浮的垃圾,尤其是村中間的池塘,因為污染嚴重,影響到了村民的生活!
2008年5月開始的村莊整治中,村里投入了20多萬元用于污水處理工程,除了全面埋設管道,完成了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建立4個污水處理池外,還配套完善了公廁、垃圾池等建設,共擺設垃圾桶230個,建垃圾池4個,并對村里的池塘進行了對應的整治,清理淤泥2350立方米。“我們還把其中污染特別嚴重的兩口池塘進行了填埋,準備進行綠化、硬化后,改造為村里的休閑小廣場!狈皆坪Uf,這樣一來,原來的廢池塘有了新用場。村里還聘請了環境衛生、護理綠化、公共設施長期工作人員2個,做好村里的保潔工作。
有村民說:“以前村里環境差,村民的保潔意識也差,現在環境好了,比如村中間的池塘,水面都清澈見底了,村民哪還好意思往里面扔垃圾?”方云海作為珍珠養殖戶更是感慨萬千,他說:“村里的污水管道弄好了,村民的生活污水也不會亂流入水塘,養殖珍珠水塘的水面上也不會到處漂浮著垃圾了!睕]有了污染和垃圾的堵塞,陳家村的200多畝池塘重新煥發了“活力”。
除了對村里水面的整治,陳家村還通過文化上墻的方式讓墻壁“文明說話”。村里把村口一堵繞了半個村的外墻粉刷得干干凈凈,用來宣傳文化科學知識。畫上了村民們看得懂、喜歡看的“插圖版”文化公德、科學知識,在潛移默化中教育了村民,也在無形中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質。村民汪雪有說:“每天下地或出門,看看‘文化墻’,能給大伙提個醒,新農村整治得這么好,我們都要好好保持!
據介紹,陳家村的村莊整治現在已經通過市、區兩級驗收,污水處理工程通過了省級驗收。方云海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接下來陳家村依然準備利用水面優勢提升村集體經濟,并申報參加“市級小康示范村”的評比。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