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研結合:“后三峽”時代,創新之路在拓展
1993年成立伊始,三峽總公司就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項目開發的責任主體,充分發揮在工程組織協調中的主導作用,堅持管理創新,形成了以市場化為基礎的項目管理模式,特別是科技創新管理,發揮了巨大的技術支撐作用。
建造運行管理一座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巨無霸”工程,本身就是科技創新的過程。為了增強持續創新能力,三峽總公司建立健全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堅持信息化建設與工程建設同步推進;公司參股了3個科技研發機構;與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公司自身擁有五大技術中心。公司還與中科院簽訂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加強院企合作,以大型水電工程為依托,充分發揮中科院的技術和人才優勢,解決大型水電開發中的重大技術、生態與環境等方面的問題。
在工程質量管理中,三峽總公司堅持“以零缺陷實現零質量事故,以零安全違章保障零安全事故”的“雙零”目標管理;建立健全了施工單位自檢,監理工程師監督,項目部及公司的材料試驗中心、測量中心、安全監測中心、金屬結構檢測中心按規程進行抽檢,質量總監專項負責和國務院三峽建委質量檢查專家組權威檢查的“4+1”全面質量管理體系;頒布實施了符合三峽工程特點并高于國內行業標準、涵蓋各施工專業的111個質量標準。
隨著2003年三峽工程蓄水、發電、通航目標的實現,三峽總公司積極探索企業戰略轉型,初步確立了公司的競爭優勢,實現了規模與效益的同步增長。為從技術上支撐企業的持續發展和推動我國能源領域的技術進步,公司提出了努力實現百萬千瓦級水輪機組新突破、水資源高效利用新突破和風電開發核心技術新突破的戰略目標,并組織了一系列科技攻關,承擔了相關的國家級科研課題。
2008年,三峽總公司被科技部、國資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確定為首批創新型企業。
數百項創新成果成就了“三峽工程”這個世界名片,而在“后三峽”時代,科技創新之路仍將繼續延伸!(作者:陳磊)
看婺城新聞,關注婺城新聞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