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姑村嫂各展才藝 腰鼓秧歌盡顯風采
每當夜幕降臨,優美的音樂便在湯溪鎮湯溪村小廣場響起,五彩的燈光下,村民們聚集一起,健身、打球、跳舞、嬉鬧,熱鬧非凡。除了湯溪村外,該鎮的倉里、寺平、下新宅、中戴、前宅等村,也經常組織文藝表演隊開展活動,極大地豐富了農村的文化生活。湯溪老年大學的范樹有說:“沒想到老百姓的文化熱情這么高,健康的文化活動,使一些棋牌室都沒生意了。”
湯溪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在以前,就有許多大會堂、小學校舍、祠堂廟宇,但都年久失修。湯溪鎮黨委、政府結合文化示范村創建,將這些閑置場地與文化、體育活動場所結合起來,并與老年協會活動場所相整合。同時,實施多村資源整合,實現多村資源共享。在村落集中的區域,選擇性地推行多村一中心模式,建設兩公里文化服務圈,通過加大對中心村的投入,保證周邊村莊文化資源的供給,減少投資浪費。特別是該鎮培育的寺平古村落旅游特色村、鴿塢塔畬族民俗風情村、前宅豐子愷祖居地、后山徐激情演出等一系列文化特色村,成了當地農村的品牌文化項目。特色村的培育使群眾文化熱情得到迸發,文化吸引力和文化建設的內驅力增強了,推廣大眾文化、打造精品文化基礎也穩固了。通過文化活動,讓廣大群眾受到熏陶教育,文化隊伍得到鍛煉。
自春節以來,湯溪鎮的各種文化活動精彩紛呈,好戲連臺。該鎮后山徐村在一個半月時間里,就舉辦了5場激情文藝晚會,演員全部由村民組成,節目內容有打擊樂、舞蹈、湯溪山歌、快板、馬燈、舞獅,全部由村民自編自演。這些農民自發組織的草根劇團,規模小、形式靈活,兩三個人就能演一場戲。雖然條件簡陋、道具服裝簡單,但演出的劇目非常有生活氣息,深受村民喜愛。據統計,春節過后,全鎮共有婺劇演出70場,舞龍舞獅18場,文藝匯演20場,有25個村開展了文化活動,占全鎮行政村的35%,這些文化活動仍在有序進行。特別是在首屆婺城油菜花節期間,湯溪鎮農民還聚集在寺平古村,進行了古箏、二胡、道情、婺劇折子戲、畬族民俗風情等表演,并開展了踩街活動,還舉行了11支腰鼓代表隊和21支廣場舞代表隊的比賽,通過比賽,提高了農村文藝表演隊伍的才藝水平。
通過文化活動的開展,目前湯溪鎮72個行政村中已有43個行政村獲得了區級以上的文化示范村榮譽,剩余的29個村今年全部要求創建區級文化示范村,實現文化示范村全覆蓋。現全鎮擁有文藝隊伍140支,表演人員1300人,室內文化活動場地8000平方米,室外文化活動場地22000平方米。廣大農民享受著越來越多文化陽光的滋潤,農村文化建設活力大大激發,農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我們有自己的圖書室、文化室,一年四季都有各種文藝表演、技術比賽、健身活動,來湯溪游玩的城市居民說,現在農村文化生活這樣豐富,可以和城市相媲美了。”湯溪文化站站長樓思明自豪地說。
下一步,湯溪鎮將拓展文化發展領域,把農民創作的節目、手工制作的美術品展示出來,推動文化建設和活動的展開,并利用各種節日開展百村展演大賽、才藝大比拼等活動,充分利用農民自己的文化組織和人們喜聞樂見的活動,激發農民自辦文化的熱情,讓更多的農村明星從田間走向舞臺。